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正式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以下简称“认定规则”),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界限、认定标准等内容。新规将于8月3日起正式实行。
与之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本次的认定规则变化不大。全文内容不多,就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定义和监管进行了明确。
从定义来看,一共五条,正念君认为,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
1、集中登记,独立托管。该条明确标债资产必须是在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债券市场登记托管机构集中登记、独立托管。
2、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公允定价意味着以近期的成交价格为准,近期无成交价格的,以三方估值为准。按照目前的市场惯例,三方估值也就只有中证和中债估值了。估值层面基本不存在操作的空间。
3、在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目前看,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也就是银行间、交易所债券市场。从该条来看,之前的“非非标”资产,比如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债权融资计划,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收益凭证等资产,已经明确为非标债权资产。
本次“认定新规”是对之前出台的资管新规的补充。两个监管规定结合起来看,信托非标债权的转型已经到了“不得不转”的地步。非标转标是底层资产的变化,那信托产品会带来什么变化呢?正念君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1、交易对手资质平均水平有所提升:融资方通过发行标准化债券或资产支持债权融资的,需符合银行间以及交易所,或者发改委等一系列的发行要求,交易对手的平均实力较强些。
2、无法投资单一底层资产:按照《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资管新规”和“认定规则”的集中度控制要求,单只债券的投资比例不能超过35%,未来投资标准化债权的集合信托无法投资单只债券,而且需要投资三支以上的债券。
3、类FOF产品的兴起:信托公司自身长项在非标债权,标准化债券市场的整体投资能力可能不足,未来产品方面可能购买多家公募或私募基金的标准化产品,以类似FOF的方式开展业务。形成自己的TOF类产品。
综上,2020年是信托的改革大年,随着非标债权的严监管的到来,信托公司开始敞开怀抱拥抱标准化债权。正念君认为,根据“资管新规”的设定,标准化债权有着更好的流动性,更透明的价格,更分散的投资,减少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投资,从来都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在中国经济不再处于原有的高速增长时期时,各类无风险低风险利率下调,高收益资产风险暴露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拥抱变化,随市场而动,才是新的投资环境下的正确投资方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