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政要闻 >

将白城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进行到底

2018-12-17 19:07:06来源:中国吉林网

近年来,白城市卫生计生委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只跑一次”为抓手,放权勇于“动刀子”,监管敢于“挑担子”,服务善于“钉钉子”,切实做到了审批增速、服务增效,有力提升了全市医疗领域改革的强度、力度和速度。今日,中国吉林网记者就推进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专访了访白城市卫生计生委审批办主任刘瑞。

记者:在深化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中,白城市卫生计生委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创新措施有哪些?

刘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市卫生计生委秉承“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原则,从三个方面强力推动“放管服”改革迈向纵深。一是放权勇于“动刀子”。全面梳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做到“应放尽放”。下放了部分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许可、执业医师注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放射诊疗许可、饮用水供水单位的卫生许可五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全市一盘棋,市、县、乡、村四级“坚持实施范围和办事事项梳理”两个全覆盖落实,让百姓满意,让权力归零。二是监管敢于“挑担子”,做到“应管必管”。启动审批“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科室履职、一枚印章审批”工作模式,形成“大厅之外无审批”机制,并修改完善了13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按着“双随机一公开”的工作要求,让监管在阳光运行;三是服务善于“钉钉子”,做到“增速增效”。围绕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跑一次”目标,从“一件事”出发,通过征求业务科室意见、召开专题研讨会,梳理涉及医疗机构准入及变更、医师护士注册及变更、相关医务人员执业资格认定等事项,全面清理审批申请材料,解决了简化办理程序,缩减办理时间。凡是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凡是可与其他部门共享获取信息的,一律代办。同时,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明确事事必须“马上办”、人人都要“钉钉子”,切实把“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服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解决了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记者:白城市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中,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实施“宽进严管”的模式,市卫生计生委如何做好审批信息与监管的完整闭环?

刘瑞:市卫生计生委主要是打好改革审批方式、精简审批要件,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组合拳”。通过权责关系再调整、管理模式再构造、工作方式再转型,强化审批部门履行“双告知”职责,并通过流转单与监管部门做好交接,同步做好“双反馈”“双随机”等工作,确保许可事项纳入事中事后监管范围,随时做到跟踪监管,有效堵塞管理漏洞,最终实现无缝衔接,形成完整闭环。

记者:目前,白城市扶贫工作正处于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市卫生计生委在贫困群体医疗保障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惠民措施?

刘瑞: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医疗保障至关重要。市卫生计生委在有序推进“只跑一次”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健康扶贫”与“只跑一次”打捆推进、融合推进,采取“三下沉、两提高”措施,保障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

通过“三下沉”实现便民。一是供药环节下沉。通过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定期携带药品下村,使农合药品在村卫生室实现供应,解决了32种慢病在村卫生室用药问题,所需手续则由医务人员回卫生院办理,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用到药,目前下沉药品已达300余种;二是技术资源下沉。县级医院定期到乡镇卫生院送医、乡镇卫生院定期到村卫生室送医,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增加辅助检查项目,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使贫困患者就近就能享受到上级医疗机构的技术资源,而且不增加就医费用,有效解决了42种重大疾病在基层就诊的问题,截止目前,全市共下沉医务人员3061人次;三是健康服务下沉。全面组建健康服务团队,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对贫困患者的基本医疗、健康知识、预防保健、合理用药等环节进行干预和指导,使长期受疾病困扰的贫困群众都能得到定期健康咨询和医疗指导保障。

通过“两提高”实现惠民。为全面实现医疗惠民工作目标,市卫生计生委在落实省级报销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乡村两级新农合门诊医疗报销比例和封顶线。乡级门诊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80%,村级门诊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80%。乡级门诊报销封顶线从之前的300元提高到400元,村级门诊报销封顶线从50元提高到80元,“两提高”惠民政策所需资金由县级政府统筹支出。截至目前,这项惠民政策已为贫困群众节省医疗费用103万元,在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市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星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