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首场中共吉林省委新闻发布会在长春举行,介绍和解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发布会上,新任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玉钢介绍了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精神、重点任务等。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郭凤城,省发改委主任安桂武,省科技厅厅长于化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省统计局局长苏衡回答记者提问,从不同侧面解读会议精神。近30家境内外媒体、50余名记者到会采访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凤凰卫视、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先后就热点问题进行提问。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壮主持。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哪些亮点?
明年全省经济有何谋划?
这场新闻发布会还有哪些干货?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会议提出八大重点任务
发布会上,新任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石玉钢介绍了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石玉钢介绍,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全省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重点讲清楚了4个方面内容。
一是讲清楚了发展成绩。结合我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从应对疫情有力有效、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稳中有升、三大攻坚成效显著、改革开放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等方面,总结回顾了2020年我省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指出,我省“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特别是,若干指标取得了近些年来的最好成绩。归结到一点就是,初步探索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二是讲清楚了总体要求。着眼于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确定了我省明年经济工作总体思路,提出了实现中高速增长等一系列预期目标,努力实现“十四五”开门红,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三是讲清楚了重点任务。围绕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吉林的位置,提升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做好“三农”工作、深化改革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
四是讲清楚了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5个方面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提高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强调要坚决扛起振兴发展责任、持续深入推进思想解放、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确保党的领导贯穿经济工作每方面、各领域、全过程。
石玉钢介绍,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分别是:
一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向纵深发展。“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契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了城市演进和产业成长规律。“一主”要更好地发挥长春龙头牵引和辐射带动作用,“双廊”要紧扣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双带”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双线”要聚焦全面建设旅游强省,“双通道”要更好地发挥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双基地”要全力抢占未来制高点,“双协同”要立足更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把“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持之以恒抓下去。
二是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要突破核心新技术,全面落实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要发展壮大新产业,围绕“芯、光、星、车、网”五大领域,推进电子信息、通用航空、卫星、新能源等产业。要构建创新新高地,举全省之力支持长春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辐射带动全省发展。要完善支撑新体系,优化整合科研力量,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国防军工等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大力争取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支持,深化教育改革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体系化竞争能力。
三是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要加快推进制造业扩能提质,对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巩固传统支柱、优势产业发展态势,集中实施400个以上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力争100个以上竣工投产。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抓好100户企业示范、1000户企业改造、1万户企业融合,建设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项目。要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健全“链长制”,实施重点产业链“搭桥”工程,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配套体系效能。
四是有序对接强大国内市场,进一步挖掘释放有效需求。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持续健康增长。在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方面,推动服务业“双十”行动取得扎实成效,精心谋划设计旅游产品,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兑现文化价值,做足“冰天雪地”文章。在发挥有效投资关键性作用方面,坚持以“十个围绕”谋项目,以“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落项目,以新基建“761”工程建项目,确保资金、土地、能耗必须跟着项目走。
五是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要持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进东北平原粮食安全带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超过8500万亩,让中国人的饭碗多装吉林粮。要对接国家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开展保护性耕作,加强黑土地保护,突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培育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六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金融、养老保险、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入手,以改革增添动力、释放活力。要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入推动全方位对口合作、多层次战略合作、前瞻性共建合作、紧密型专业合作、国际性开放合作“五个合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七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统筹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加快编制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力争明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启动万里绿水长廊建设,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深入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加强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构建风、光、水、火、气等多元化电源系统和现代电网系统,建好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八是下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高校毕业生留省政策,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着力解决群众住房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经济指标亮点:GDP增速快于全国
省统计局局长苏衡在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吉林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态势更为明显,“好”的变化更多涌现。1—11月份的稳定表现为全年提供了有力支撑,考虑到12月份经济进一步回暖的因素,预计全省全年GDP增长2.5%左右。从数据来看,经济指标的亮点可以概括为“增速快、产业兴、需求稳、质效优”四个方面。
一是GDP增速快于全国。我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累计增速在前三季度实现由负转正,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领跑东北板块。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5%,居全国第17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最好位次。
二是重点产业全面向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实现粮食产量760.6亿斤,居全国第5位。工业保持快速增长。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6.8%,连续2个月增速居全国第2位,是2002年以来的最好位次。汽车产业强劲助推。1—11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服务业稳步恢复。1—11月份,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销售(营业)额增长1.5%,增速不断加快。1—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三是需求持续回暖。投资增速高位运行。1—11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连续4个月位居全国第4位,是近八年以来的最好位次。民间投资增长11.3%,创年内新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冰雪旅游火热,消费券刺激作用持续释放。11月份,全省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饮料烟酒、日用品、家用电器、通讯器材、汽车等商品均实现2位数增长。限上餐饮业企业营业额增长12.1%。
四是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物价总体稳定。1—11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涨2.5%,涨幅持续收窄至3%以内。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2%和6.4%。新动能不断积累。1—11月份,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装备制造业增长2.4%。SUV产量增长37.6%,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增长33.7%。新登记市场主体37.6万户,增长17.6%;新登记企业9.28万户,增长29.5%,增速居全国第4位;上市企业数量创近10年最好水平。新认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85户,科技“小巨人”企业302户,分别增长46.9%和40.4%。
把消费作为明年经济增长核心着力点
省发改委主任安桂武介绍,推动明年经济增长的核心着力点就是消费,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消费尽快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一是抓政策促消费。省政府将印发《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30条具体举措,支持无接触配送、网红直播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发展住房租赁消费,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二是抓平台带消费。充分发挥龙头商贸企业示范作用,开展“购物节”“嘉年华”“家电节”“家博会”等多种形式主题营销,培育消费热点。动员引导各行业商(协)会,组织餐饮、百货、电商、旅游等商贸企业联合开展促销,打造区域性促销品牌。深化供应链创新和应用试点,打造一批平台经济龙头企业。
三是抓农村扩消费。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汽车、家电等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
四是抓外来增消费。整合冰雪、避暑、生态、民俗、红色灯各种资源,加强“双线”建设,打造冰雪旅游天堂、避暑休闲乐园、观光康养胜地,聚集人气,激活消费。特别是要扩大“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举办冰雪赛事、冰雪运动吸引省外、国外游客到吉林体验冰雪。
五是抓环境护消费。加强监管、规范服务,深入实施“放心消费在吉林”创建工程。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和消费者维权信息化建设,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者维权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吉林振兴的关键词
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郭凤城介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吉林省累计推出650项重大改革举措,“放管服”、扩权强县等改革实现突破,长吉图开放开发深入推进,开放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重要开放平台获批。
会议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金融改革、养老保险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都作了具体部署,特别是围绕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对要素市场化改革、“放管服”改革、开放平台以及对外通道建设、加快推动“五个合作”等内容进行了重点安排。
从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的角度,进一步谋深谋实明年以及“十四五”时期的改革工作,特别是要在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上更多着力,争取推出更多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更好地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介绍,全省今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60.6亿斤,居全国第五位,去年也是第五位,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我们吉林的贡献。
一是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要求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我们明年要以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作为基数,向各县市区下达粮食播种面积的指导性计划,也进行约束,而且要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进行考核。确保我们省粮食播种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二是深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这是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还要不折不扣落实地力补贴,粮食生产补贴各项政策,特别是要突出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强化粮食生产基础条件的改善,提升产粮大县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这是我们确保粮食生产的重要条件,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要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重要指示要求,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特别是要深入总结推广梨树模式,扩大作业的规模,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单产,同时要选择几个县,进行整县开展黑土地保护试点。
四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粮食生产保障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明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面积要明显增加,增强旱涝保收的能力。
五是强化科技的推广应用,这是粮食生产的根本支撑。我们要集成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技术,包括测土配方施肥、高效优质技术、生物防治、飞防作业、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要达到100%。我们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的水平,还要保持在90%以上。
六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我们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针对我们省的实际情况,要突出抗御干旱、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同时要做好重大病虫害等防控工作。特别是草地贪夜蛾今年已经入侵辽宁,明年对我们威胁就很大,所以我们要加强组合消杀带的建设,尽量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
省科技厅厅长于化东介绍,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破解“卡脖子”技术和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省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体系。探索以诚信为前提的科技项目管理方式,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构建面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选题机制,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立法和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的进程;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像打造营商环境一样打造科技创新环境。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紧密围绕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梳理制约产业发展的堵点和难点,凝炼设计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组织优势力量开展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同时,要抓好首批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力争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全固态激光雷达系统、生物降解二氧化碳基塑料、人参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方面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黑土地保护等方面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更多创新主体。启动实施吉林省企业R&D投入引导计划项目,对R&D投入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科技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引导企业家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参与科研项目攻关,让企业不但成为“发榜者”,也要成为“揭榜者”,催生更多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同时,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协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持续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评价认定,狠抓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落地,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和省科技投资公司作用,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
四是进一步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努力引育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创新评价制度体系,完善人才评价制度。抓紧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扶持政策。依托省科技发展计划和长白山人才工程,大力支持科技领军人才、优秀海归人才和中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强化对各层级人才项目支持力度。做好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衔接,争取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支持。深入实施“高层次计划”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引进一批“高精尖缺”外国人才,持续扩大外籍人才规模。
扩大有效投资: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
省发改委主任安桂武介绍,2020年,围绕稳增长目标,吉林省克服疫情影响,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1-11月份,全省投资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4位,预计能够完成7%的增长目标,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264个,比去年增长24%,投资的快速增长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较快企稳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抓好项目谋划储备。结合“十四五”规划,围绕扬长、补短、强弱、提质,全面谋划,形成项目库,根据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不断充实、更新、完善,形成项目滚动储备机制,夯实项目支撑。
二是着力推进项目实施。更好发挥省市县三级95个项目中心作用,全天候全流程全链条盯项目进展、解项目难题,确保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跟着项目走,推进项目加快建设。继续开展“三早”项目集中开工行动,推动各地抢先抓早上项目、推进度,为明年一季度投资开好局奠定基础。
三是着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对接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七大投向和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十大支持领域,优选项目、完善前期,积极申报,争取我省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获得更大支持。同时,加强政银企对接,梳理推介补短板重大项目,积极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推动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需求。
四是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实好国家和省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常态化发布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市场准入、投资审批、融资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营造更好的投资营商环境。
来源:吉林发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