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政要闻 >

省委 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2018-12-14 21:46:42来源:吉林日报

我省是多民族边疆省份,有朝鲜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96%。“人口最多的是朝鲜族,超过100万人。此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省民委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我省还有10个陆地边境县(市),民族地区边境线长1029公里,占全省边境线总长的74.3%。基于多民族边疆省省情,我省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研究部署民族工作,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重大会议精神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吉林实际,以建设和谐稳定繁荣边疆为目标,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突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和民生改善,繁荣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等重点任务,创新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了新发展。

小康路上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珲春市板石镇孟岭村今年又迎来了大丰收!沉甸甸、红彤彤的大苹果格外诱人,果农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孟岭村位于珲春河下游,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独特的气候与土壤让这片土地产出硒元素含量极高的苹果,个个甜酸味浓,酥脆多汁。每到收获季节,村民们都会把果子按大小、品相分类装箱,以村为中心,销往各个城市。

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百村万户”脱贫致富工程,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据珲春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邹志鹏介绍,2004年第一笔兴边富民行动资金投入使用后,孟岭村村民得到了免费补助的树苗和启动资金,曾经的大片荒地生长出含有硒元素的特色果子,村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多,返乡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孟岭村不断加大项目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农业观光旅游和苹果深加工转型发展。

今年我省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60万元,重点打造34个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孟岭村就是其中之一。它们已经成为引领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旅游看点、文化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改善民生 为群众幸福添砖加瓦

安边先安民,安民重安心。我省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团结进步的着力点,把民族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地区、优先地区,从东部边疆沿线到西部科尔沁草原,从民族聚居地方到农村和城市社区,突出解决发展性民生问题,努力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延边州和龙市延安村,朝鲜族独居老大娘崔香兰一说起自己现在住的房子,就笑得合不拢嘴。2016年11月,崔香兰搬出泥草房,住进了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建设的新居。60平方米温馨亮堂的新居里,生活所需应有尽有,门廊前还有一个阳光房设计。崔香兰说:“我这儿现在特别好,在城里打工的孩子们放假也愿意回来,日子过得可起劲儿了。”

延安村驻村第一书记朴承浩告诉记者,为了减少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的电采暖费用,村里集中建设了光伏发电站,市里专门成立了由政府购买服务、收益全部给贫困户的独资新能源公司,贫困户因此每户每年可增收1300元左右。为发展民宿旅游、观光农业,延安村建设了“水稻主题民俗园”,村民还在自家庭院种植蔬菜供游客采摘。得益于“宽带吉林”工程建设,家家户户都接通了光纤宽带,安装了民宿旅游服务终端设备。搭乘边境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快车,村民们足不出户便能获得收入。

手足相亲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

长春客运段乌鲁木齐T302次列车是东北地区首趟进疆旅客列车,打通了东北连接西北的铁路客运通道,途径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被称作“民族团结号”列车。车队用行动书写着民族团结的故事,结合少数民族旅客的乘车特点和需求,推出“民俗风情一车一景、一处一亮点”的系列特色服务,得到旅客们的一致好评。

长春希望高中有一个内地新疆高中班。哈萨克族学生巴合兰和汉族学生王心雨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巴合兰说:“去年寒假,我们新疆生在学校举办元宵节晚会,心雨代表学生会来参加,他们带来的相声、歌曲让节日的氛围更加浓厚,让我们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我们的感情也是通过那一次合作变得深厚。”王心雨告诉记者,今年夏天,她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去新疆巴合兰的家中进行家访,“叔叔阿姨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我深切体会到各民族水乳交融的感情。”

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的西崴子村是一个仅有1230人的小村庄,居住着汉、满、朝鲜族3个民族的人口。58岁的满族村民关树礼以前不吃朝鲜族的辣白菜,如今他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辣白菜;以前村里的朝鲜族不包饺子,如今汉族的饺子时常出现在朝鲜族家庭的餐桌上。“村里3个民族早已经分不开了。”关树礼深情地说。

同心筑梦 少数民族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我省以传承载体建设为抓手,以大型文体活动为牵引,以人才培养为基点,积极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迎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

少数民族舞台艺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以地域风情和日常生活为素材的舞台艺术精品。大型舞剧《春香传》、大型歌剧《阿里郎》和大型舞蹈诗《长白情》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满族新城戏《铁血女真》《洪浩》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朝鲜族舞剧《阿里郎花》,荣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和最佳舞美奖两大奖项。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长白山满族剪纸被列入联合国非遗项目,前郭马头琴、汪清象帽舞、龙井伽倻琴、图们长鼓舞等少数民族非遗项目表演都曾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一州三县”都有特色鲜明的民族专业文艺团体,长春、吉林、四平、通化、白城、延边等地区都建立了少数民族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还设立了53个全省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

成功举办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承办全国少数民族龙舟邀请赛。这些大型活动,唱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成为发现培养人才、创造艺术精品、传播交流文化、凝聚振奋人心的民族团结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