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蓝光发展(600466.SH)资金风波发酵,公司债券价格开始出现连续暴跌。
5月12日早盘,“20蓝光02”债券价格一度重挫6%,当日最终成交价格75元,跌幅3.85%。在此前两个交易日,“20蓝光02”同样出现暴跌:5月10日收盘价84元,较五一节前的99.95元跌幅近16%;5月11日收盘价78元,跌幅7.1%。
由此统计,五一节后的短短三个交易日内,“20蓝光02”的价格急跌了25%。而另据贝壳财经记者统计,除“20蓝光02”外,蓝光发展包括“16蓝光01”在内其他多只存续债券同样出现下跌。
早前,蓝光发展频繁因流动性问题被媒体讨论。就在4月中旬,市场盛传其或因流动性问题卖身某头部房企。4月27日,蓝光发展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杨武正以及上市公司当晚的澄清公告中,双双否认了“卖身传闻”,并表示控股股东没有考虑出让控股权,在合适时机,蓝光集团会考虑在股权层面引入财务战略投资者。
问题在于,在债券价格持续暴跌,流动性危机凸显的局面下,蓝光引入财务战略投资者有无正式时间表?就上述相关问题,贝壳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蓝光发展。其表示,目前蓝光发展引入“财务战投”尚无实质性进展,对于近期债券价格波动公司将会有综合考虑,前期主要精力还是会放在保证到期债券兑付上。
多只债券价格急跌
“20蓝光02”是蓝光发展2020年3月23日发行的一般公司债。该债券发行规模7.5亿元,债券年限为3年,2023年3月16日到期,债券的票面利率为7.15%。5月12日收盘,“20蓝光02”最终报7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85%。
除了“20蓝光02”外,近期,蓝光发展旗下国内外多只债券同样下跌。
5月6日,彭博数据显示,蓝光发展旗下2022年1月份到期、票息8.85%的美元债每1美元面值买价下跌约15美分,至约57.5美分;2022年6月到期、票息11%的美元债券每1美元面值买价下跌约12美分,至51.9美分。
Wind数据显示,5月12日“16蓝光01” 收盘价90元,较之20天前的4月19日收盘价97元跌幅5.3%。“19蓝光02”5月12日收盘成交价94.48元,较之4月19日的98.5元下跌了4.08%。
暴跌源于兑付风险的不确定。
5月5日,蓝光发展公司家族评级被投资评级机构穆迪从B1下调至B2,同时,穆迪将和骏顺泽投资有限公司所发行票据的有支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2下调至B3,该票据由蓝光发展提供无条件及不可撤销的担保,上述所有评级的展望仍为稳定。
针对下调评级,穆迪副总裁、高级分析师杨昱颖表示:“下调评级反映了蓝光发展的流动性缓冲削弱,原因是在中国信贷环境紧张及资本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未来 12~18个月该公司有大量债务到期。”
根据wind数据,蓝光发展目前存续16只境内债券,规模120.34亿元,其中共有5只债券将于1年内到期,合计金额43.84亿元。
而这些债券中一旦有一只到期兑付遇阻,或都将成为流动危机下,压倒蓝光流动性危机的最后的一根稻草。
“卖子”回血,蓝光仍踩中一条红线
在“卖身传闻”流传之前,蓝光发展也曾先后卖身旗下多份优质资产自救。
对一众房企而言,不断举债曾是其发展的有效策略。但在“三道红线”的政策限制之下,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回,房企们也不得不想更多方法度日。而对于近几年急剧膨胀的蓝光发展而言,其2020年上半年末一度“三道红线”全部踩中,面对即将到来的债务危机,“瘦身”成为了蓝光发展摆在眼前的现实路径之一。
去年10月下旬,蓝光发展将“地产 医药”双轮驱动战略中的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迪康药业,以9亿元的低价卖给汉商集团。据了解,迪康药业的交易价格对应的PE是6.9倍。按照当时同类型上市公司20-30倍左右计算,这次交易蓝光几乎是打了三折在甩卖。
然而,9亿对于销售额已过千亿的蓝光发展而言还是太少。
今年春节刚过,蓝光发展再度出手,将旗下另一只优质上市公司、主营物业管理业务的现金奶牛——蓝光嘉宝(02606·HK),以48.46亿元的价格卖给碧桂园,手里仅留下0.42%的内资股,几乎全盘转让。
不仅如此,为了能让“三道红线”达标,蓝光发展还硬生生降低了发展速度。
2021年前两个月,拿地金额不到10亿元,和2020年同期相比,虽然受疫情影响,当时蓝光发展的拿地金额也达到了13.3亿元。
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当前仍踩中一条红线。2020年,蓝光的有息负债总额为722.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约27%;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3.03%、净负债率88.57%、现金短债比为1.06。从“三道红线”中其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要求来看,其仍踩中一条红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份之前,有传闻称“蓝光发展组织架构大调整,有些部门裁员比例30%-50%”,今年3月,蓝光发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开始按精总部强区域原则进行组织变革,没有裁员,更没有30%的比例。”
“引战”时间悬而未定
显然,出售子公司只是手段之一,仅靠这一手段还不足以让蓝光发展摆脱当前的兑付危机。
参考阳光城、泰禾等事例来看,“引战”或才是蓝光发展整体抵御风险能力可靠现实路径。
2020年9月,阳光城引入泰康系34亿战投,帮助降低了融资成本及融资难题。2020年7月,泰禾集团实控人黄其森与万科子公司海南万益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引入万科24.27亿元战略投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流动性危机。
或因如此,今年4月下旬,“融创中国欲收购蓝光发展”这一传闻在市场上曾广为传播。
从杨武正4月27日电话会议上的表态以及当晚的澄清公告来看,蓝光发展目前只是对控股权转让“心存疑虑”,但对引入战投的态度并不排斥。
其澄清公告中称,“媒体刊登报道提及公司控股股东蓝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不属实……在合适的时机蓝光集团会考虑在股权层面引入财务战略投资者,没有考虑出让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上述控股股东股权层面引入战略投资者事项存在着重大不确定性。”
问题在于,蓝光发展对于引入战投是否有适当的时间表。就此问题,5月12日下午,贝壳财经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蓝光发展董秘办,其表示,目前蓝光发展引入“财务战投”尚无实质性进展,若有进展公司将第一时间以公告形式发布。另外,对于多只债券价格急跌,对方表示,对于近期债券价格波动公司将会有综合考虑,前期主要精力还是会放在保证到期债券兑付上,目前未有回购计划。
同日晚间,贝壳财经以记者身份又致电蓝光发展方面,并向其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电。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彭硕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李项玲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