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20年6月1日以前的中长期纯债基金共有2019只。在不去重情况下,只有181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在过去一个月内取得正收益,剩下的1838只在过去一个月内净值下跌,占比达91%。
相关投资者教育和普及为什么债券基金和银行理财会“下跌”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今天我想说几个大家可能没提到的点儿。由于目前银行理财已经在进行净值化改造,下文所称的债基/债券型基金等,也包含净值法的债券型银行理财。
一、同一只产品,你亏可能别人不亏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们所谓的“回撤”、“下跌”,首先得看是跟什么时候开始比的,它是一个时间段内的概念。
在选定周期内,基金净值在非分红除权的情况下有下跌,就算回撤。基金最大回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账户净值由最高值向后推移,直到净值回落到最低值时,期间净值减少的幅度。
举个例子。
基金000XXX,是一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它的净值曲线可以说是今年以来纯债基金的典型走势。这只基金,年初以来净值涨幅 2.1%,近一个月下跌-1.06%。
如果你2020年初买入的这只基金,如果5月15日赎回的话收益是 3.29%。如果你持有到现在,收益“赚了” 2.1%,与一个月前相比,“少赚”1.06%。
但是,如果你5月15日买入这只基金,截至目前还没有卖出的话,“浮亏”为-1.06%,确实是“亏了”。
不管是浮亏还是「少赚」,都是投资者的“损失”,但给人的心理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少赚是收益减少本金还在,浮亏却有可能是本金的亏损。
5月以来的债市行情我在此不赘述了,在债基“普跌”的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理性面对。想多说一句的是,今年不管是原油宝事件,还是5月以来的债基/银行理财“回撤”,都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甚至是吃一堑就要长一智。
二、还有另一种「亏」让人较难察觉
除货币基金和摊余成本法债基外,多数债券型基金采用公允价值方法估值,也就是净值法估值。说一句不那么恰当的话,估值方法的不同,甚至决定了基金的“涨跌”。
我在《净值"永远"涨不一定是最好的——摊余成本法债基最近怎样了》中写到
摊余成本法债基的投资体验好在:净值稳定增长,波动小,收益“看得见”。也就是说,大涨或大跌,都跟你没有关系了。
看看摊余成本法债基的净值曲线,无回撤,“无下跌”。
但为什么我还说还有另一种「亏」让人较难察觉呢?
另一种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净值曲线”就不是一路向上的了,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另一种「亏」?我觉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七日年化收益率,是货币基金过去七天每万份基金份额净收益折合成的年收益率。
余额宝并没有净值法债基所谓的“下跌”,相反,余额宝净值每天能够取得0或正增长。但是,天弘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从年初的2.433%下降至6月12日的1.39%。
今年春节后以来,持有货币基金的每日收益在越来越少。和前文所举的例子,年初买入债基,近期债基出现“回撤”,少赚钱了,是类似的。
与债券型基金下跌相类似的地方是,都与央行货币政策有关。不同的点或许在于,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与疫情以来国内货币政策宽松有关,而债券型基金下跌与5月以来央行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引发债券大幅度调整有关。
三、那么,能「抄底」么?
这不是一个能简单回答的问题。
债基大幅“下跌”后有成功抄底的经验,比如3月末的QDII中资美元债基金。但是,还是要建立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比如3月末的QDII中资美元债基金。我们基于的逻辑是,海外疫情蔓延以来,出现了美元流动性紧张的情况,甚至到了“美元荒”的程度。而美联储的应对方式是先把利率降到0%,然后还实行了无限量QE,因此所谓“抄底”的赢面或许更大些。
对于目前的债券基金和债券市场来说,很难讲。
6月15日,由于周末北京疫情有所发展,债券早盘收益率下行。但是,9点20分央行公告称
2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2.95%,上次2.95%;无逆回购操作。今日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6月累计有7400亿元MLF到期。央行此前称将于6月15日左右对本月到期MLF一次性续做。
此后,债券收益率上行,回吐了周末消息的涨幅。随后,由于5月经济数据以基建提振为主,难言答复改善吧。下午,市场传言特别国债将于本周发行,分为5、7、10年期限,且全部为市场化发行,叠加下午银行间资金面有所收敛,债券收益率继续上行。
目前,债券市场缺乏主线逻辑,并且今年在财政难发力,货币又有所收缩的情况下,债券走势很难明朗。
是否能“抄底”,我觉得还是比较难讲,但如果已经出现了浮亏,是否要赎回,我认为暂时不用着急。第一,债券有票息保护;第二,疫情仍在继续,经济恢复情况尚需观察,「债牛」到底走没走,尚需时间检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