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非标转标”压力之下,信托业开始发力证券投资信托。
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43万亿元,较2020年1季度增速高达25.18%,占资金信托投向份额的15.22%,已超过投向基础产业信托的占比,跃升为资金信托投向的第二大领域。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占比首次位居第2位。
不过,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信托业无论是在资金募集方面,还是在资产投配能力方面,都不具备做标品优势,目前主动管理能力较弱。
“伪投资”盛行
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1季度末,资金信托规模为15.97万亿元,同比下降9.78%,环比下降2.07%。其中,投向工商企业的资金信托余额为4.89万亿元,较2020年1季度下降10.85%;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43万亿元,较2020年1季度的增速高达25.18%;投向基础产业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32万亿元,较2020年1季度下降19.52%;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7万亿元,较2020年1季度下降15.75%;截至2021年1季度末,投向金融机构的资金信托余额为1.99万亿元,较2020年1季度下降17.13%。
根据公开数据,自2020年2季度以来,投向为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增长明显提速,已连续4个季度实现正增长,且增速始终领跑各大投向领域。今年一季度,证券市场投资业务更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投向领域。
“未来,信托公司需要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持续提升标准化资产的配置能力,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陈进在近期发表的行业研究文章中提到。
相较来看,证券市场业务在2020年1季度还排在第五位。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季度末,工商企业在资金信托投向中仍占据首位,基础产业、房地产、金融机构和证券投资市场分别位居二至五位。
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或主要来自政策方面。
有行业研究文章提到,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出台,在限通道、去杠杆、去嵌套等监管要求制约下,部分信托公司主动暂停了通道类结构化证券投资业务。而为顺应打破刚兑、向净值化转型,信托公司开始逐渐发力主动管理类证券投资信托,这其中,由于股票和债券等标准化资产打造净值化产品难度最低,因而逐步成为机构转型布局的方向之一。
2020年5月发布的《资金信托新规(征求意见稿)》要求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向他人提供贷款或者投资于其他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50%。数据显示,自2020年2季度以来,投向为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增长明显提速,已连续4个季度实现正增长,且增速始终领跑各大投向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驱动下快速发展的证券投资类业务,或因规避政策限制,而存在变相违规现象。
以证券市场业务中占比最高、增速最快的债券投资业务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股票、基金和债券的规模分别为5891.16亿元、2532.77亿元和15876.45亿元,较2020年1季度的增速分别为25.06%、2.97%、29.70%,在资金信托中的占比分别为3.69%、1.59%和9.94%。
某代销多家信托公司信托产品的第三方财富平台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在三方市场上销售的政信类产品(不包括直销产品)大概有40只左右,其中约40%被包装成投资单个融资主体所发行债券的投资类产品。
记者从用益信托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有超过20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800多只基础产业类私募债投资信托,其中,有超过400只信托产品是投向单个融资主体发行的各类债券。
公开报道显示,有地方监管部门在近期发布了《关于辖内信托公司做好2021年“两项业务”压降及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主要针对部分信托公司将融资类信托包装成投资类产品绕道监管、资金流向悖于政策导向的情况,并列出6类属于非投资类的信托项目。其中,“对单个信托项目定向发行的私募债投资”是被列出的6类非投资类信托项目之一。
此前,联合资信研报分析称,为了规避监管,部分信托公司企图通过将融资类信托包装成投资类业务以满足比例要求,这种操作一方面通过“伪投资”扩大了信托规模(做大分母),另一方面本质上做了融资业务却未占用融资业务比例(减小分子)。同时,“伪投资”包装下的部分项目资金流向悖于政策导向。
“绝大多数为通道”
不过,尽管在政策驱动之下,信托业非标转标压力较大,但今年4月、5月数据显示,金融产品成立规模已连续两个月下滑。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4月份金融类信托募集资金608.71亿元,环比减少14.17%。其中标品信托成立数量909款,募集规模394.21亿元,投向债券等固收类资产产品575款,募集规模合计231.38亿元,投向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产品204款,募集规模合计97.67亿元。
5月份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进一步明显下滑。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5月份金融类信托合计成立规模452.69亿元,与上月同时点相比减少25.63%。其中标品信托成立数量843款,募集规模287.61亿元,投向债券等固收类资产产品511款,募集规模合计147.43亿元,投向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产品227款,募集规模合计41.61亿元。
对此,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分析认为,标品信托成为金融类产品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目前投资者对标品信托的接受程度不高。标品信托收益类型多为浮动型,收益不确定和风险相对较高,与传统的非标类信托产品有较大的区别。另外,公募基金和私募证券基金在标品投资上有着优秀业绩表现,信托的竞争力稍显不足,且目前很多信托公司开展标品业务仍依赖于机构合作,自身主动管理能力不足,标品信托的发展任重道远。
“证券投资类产品的资金募集一直是比较困难的,(占比上升)只是因为现在标品信托的数量增加比较快,其他类型信托相对较慢甚至在下滑。”喻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方地区某信托公司财富团队管理层也向记者提到,“标品资产,银行、保险等机构资金通过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可以直投,不需要通过信托。而零售业务原本就是信托公司的弱项,信托公司卖标品以及信托公司标品投资管理能力的优势暂不明显。”
记者注意到,《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提到,目前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在整个业务中的占比只有10%左右,而且这其中绝大部分是通道业务,受政策和市场波动影响大,在国家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应提高对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战略重视度,加快培育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多层次参与资本市场,提升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价值创造能力,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客户的直接融资需求,促进自身转型发展。
“是通道。”对《报告》中的观点,上述北方地区某信托公司财富团队管理层人士亦明确表示认可,其进一步解释称,“信托公司没有投资管理能力,大部分充当资金角色,资金来源主要以银行、保险资金为主,资金管理运用则需要券商的投顾能力和交易系统,不做主动管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