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吉林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寒潮)Ⅳ级应急响应。受贝加尔湖强冷空气影响,吉林省气温持续走低,长春市迎来入冬最低气温。在空旷的铁道线上,北风呼啸,寒意袭人,气温降到了-30℃。
“嘟嘟嘟,嘟嘟嘟……”7时,在京哈铁路线1044公里900米处,一队铁路职工推着橘黄色的钢轨探伤仪器,冒着凛冽的寒风行走在铁道线上。只见他们厚厚的棉帽上挂满了冰霜,个个好似“白眉大侠”,脸上除了露出眼睛外,被口罩捂得严严实实,但目光却紧紧盯着钢轨探伤仪显示屏上不断变化的波形,一刻也没有放松。
行走在铁道线上的这伙儿铁路职工,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工务段探伤车间的探伤工,因为他们推动手中的钢轨探伤仪进行作业时,宛如医生利用B超为病人做体检一样,所以他们还有一个称呼,叫“钢轨医生”。
“钢轨医生”紧盯探伤仪观察钢轨状态。关贺贺 摄
冬运以来,他们每天都冒着寒风奔忙在铁道线上,利用手中的探伤仪仔细为钢轨做检查,判断钢轨内部是否存在“病灶”。
“这里波形有异常,刘超,你再反复探一下,确定钢轨是否有伤损?”7时50分,当“钢轨医生”巡检到京哈线1045公里230米处时,探伤车间二班班长董文慧听到一声不易察觉的仪器报警声,急忙招呼执机探伤工刘超。
对该处所进行校对探伤。刘超连忙推送钢轨探伤仪往复校对探测后,确认是假报警,这才继续向前往走去。
“钢轨医生”对沃皮站内设备进行重点检查。王鹏 摄
“钢轨医生”董文慧将检查发现的钢轨伤损处所记录在检查手册上。王鹏 摄
“这几天降温幅度大,钢轨出现伤损的几率增加,大家作业中一定要认真仔细,一个细节也不能放过呀……” 董文慧不时叮嘱着今天执行探伤任务的职工。
钢轨的伤损对铁路线路的行车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所以,铁路探伤工对于铁路安全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春运前夕,面对东北的高寒天气,探伤工们更是要缩小探伤周期,加大探伤精度,全力确保铁路的行车安全,保证旅客的安全旅程。
8时20分,当徒步巡检5公里后,“钢轨医生”来到了哈大线沃皮站岔区,由于道岔结构复杂,碰到因钢轨材质不同,钢轨探伤仪探测不到的地方,“钢轨医生”就利用手工探伤仪进行探测,确保检查到位。
“大冬天的,谁也不想光着手进行探测,但是如果不把手套脱掉,钢轨探伤精度就不能保证。为了确保运输安全,我们不能简化一道作业程序。”作为班组的技术大拿,手工探测的任务落在了班长董文慧身上。“这天气,戴着手套都嫌冷,更何况光着手干活了,一会儿就冻得失去知觉。只能完成一组探伤作业,捂捂手再进行下面的作业。”
9时10分,今天的“天窗”时间结束。寒风中,“钢轨医生”共徒步巡检4小时30分,为9公里线路、18组道岔做了一次健康“体检”,检查发现钢轨伤损2处。他们详细记录下伤损具体位置后,通知德惠线路车间申请“天窗”进行处理。
“钢轨医生”董文慧徒手探测道岔内钢轨伤损。王鹏 摄
“钢轨医生”精心检测钢轨状态。关贺贺 摄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涛 通讯员 李季春 关贺贺 王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