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吉林进入2021年两会时间,在长春团的人大代表中,罗昭强、谢元立、冯斌等“大国工匠”格外引人瞩目,在采访中,中国吉林网了解到,今年省两会,他们关注的焦点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希望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助力吉林高质量发展。
罗昭强: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流人才培养基地
作为“大国工匠”、人大代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动车组中心铁路车辆制修工罗昭强说,去年12月,他就已经酝酿好了自己的建议。
“我这次带来一个建议,内容是建议吉林省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流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一流技能人才队伍。”
罗昭强表示,2020年12月份,他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这个大赛上,我感受非常深,特别是了解到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势态非常好,同时也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罗昭强说,他觉得吉林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人才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建议就是结合吉林省当前的经济发现情况和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条件,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到两个全国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在这个基地里,我们可以培养出全国一流的技能人才,让这些技能人才通过带动作用,既能在全国的大赛中摘金夺银;同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来带动技能人才队伍的继续成长。
谢元立:加强校企合作,发挥人才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为人大代表、“大国工匠”,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接机械手操作工谢元立这几天也一直在反复修改着自己的建议。
“我这次参会带来的建议主要是针对吉林省、长春市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谢元立说,在考虑这个建议的时候,他也是从自身出发,想了很多,“我作为企业代表,最关注的还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一个企业要发展,它的产品要拥有高质量,它的管理更要高质量,作为生产一线员工,我们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就要精益求精,可以说,一线员工的高技能就是我们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的建议中,第一部分就是建议要加强校企合作。举个例子,我们公司有很多大师工作室,而高校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将大师工作室和高校的高端人才相结合,会把现有的科技产能、科技实力和我们现有的这种高端技术结合起来,会促进我们高端产品的自主研发。”谢元立说。
谢元立说,在他看来,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从学校向企业输入高技能人才是一个主要渠道,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来会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我觉得,学生在校期间,有两个培养目标,第一是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但现在的情况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企业之间,衔接还有一定的问题,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马上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建议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和各个相关企业的大师工作室进行校企合作,把企业的生产经验引入到高职院校当中,培养在校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把在校学生培养成大赛的选手,市赛国赛的冠军,高职院校不妨引进一些南方企业的这种冠军型选手,把他们一些先进的操作方法、先进的比赛经验引入到学校来,这样不仅在国家级比赛中能获得优异的成绩,也会为吉林省、长春市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动能。”
冯斌:加强在职职业教育,打造企业员工技能与学历成长双通道
人大代表、“大国工匠”冯斌来自一汽解放有限公司卡车厂冲压车间,这次参加两会,他也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人才培养方面。
“吉林省是工业大省,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就必须要培养大量的高质量操作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冯斌说,就他的了解,目前在企业生产一线员工中普遍存在几个现象:首先就是企业产品升级,一线员工缺乏职业技能、知识水平偏低不适应企业智能转型。第二就是职业发展空间狭小,很多一线员工从事工种操作单一,久而久之丧失了职业理想。第三就是缺少职业发展通道,很多人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逐步丧失责任心,使命感。此外,大部分高学历毕业生也不愿意从事生产一线工作。
“我的建议就是加强建设企业大学,加强在职职业教育。让员工再次走进课堂,对于企业面临的新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有理性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以适应企业发展。”冯斌说。
“此外,要树立扎根一线、踏踏实实的学习榜样,让榜样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加强正能量的引导和传递,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够感受到最普通的岗位也可以成长、成才。”冯斌表示,搭建职业成长通道,让一线员工切身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适当增加职业院校比例,让所有人学有所用,各有一技之长。让一线工人成为全社会羡慕的职业,让每一名劳动者都能在岗位上成长、成才。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昕 文图/视频 马瑞/制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