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山城通化一改往日的繁华与喧闹。在这座“暂停”了的城市中,前行着的是生生不息的脚步。
一场战“疫”,正在打响。
无数被称为“通化大白”的突击队正在为守护好家园而日夜坚守,全城消杀、核酸检测、配送物资、骑车穿梭于城市之中……
1月28日,受冷涡影响,通化市的夜晚寒风刺骨。
冰天雪地里,中国吉林网记者采访到了部分通化的“夜晚守望人”。
他们在各自的“跑道”上坚守着岗位。
27岁的志愿者刘忠敏服务于通化市兴昌路的一家药房,负责为辖区内的封闭居民送所需药品。
她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送药30余次。仅剩下最后3个订单,她就完成了这一天的工作任务。
“我负责的小区老年人居多,日常居民购买降血压、降血糖和心脏病的药品较多,目前药房中各类药品库存数量充足,完全能够满足居民居家封闭期间的供应。”她说,在疫情期间能够为家乡做点自己的贡献,觉得是开心的事。
在通化市的一个小区卡点,记者见到了站在寒风中的“通化大白”,已经上岗2个小时的王女士眉梢凝上了白霜。
“请你出示通行证,在这边登个记,做一下测温。”王女士引导着出入小区的市民和车辆。
此处卡点是疫情以来王女士值守的第二个地方,卡点内有一处志愿者的集合点,日常往来的人和车辆较多,登记、测温、检查证件是她所负责的工作。
一个社区就是一座防控疫情的战斗堡垒,作为“突击队”的她以及她的队友们,夯实筑牢了堡垒的基层防线。
在空旷的街道上,一个手提塑料袋行走的“大白”格外引人注目。
他正步行前往附近的小区,为居民送去所需的物品,袋子中装着挂面、咸菜、板蓝根……
45岁的唐先生在志愿者的岗位上工作了3天,平均每天送货20余次。刚吃过晚饭的他接到居民购买的通知,穿上装备便即刻出发。
伴随着脚下“咯吱咯吱“的踩雪声,唐先生向着小区方向走去了,身影也逐渐消失在路灯之中。
通化的“夜晚守望人”,也成为了夜空中最亮的星。他们的故事,也得到了更多的“聚焦“。
一起看看来自全国媒体对他们的关注吧!
一条微信朋友圈被人民日报所关注:“身穿防护服、配送生活物资的工作人员被居家隔离的市民亲切地称为‘大白’。“
中国新闻网也在深夜采访了通化“守村人”,报道讲述了38岁的通化市东昌区金厂镇金厂村的李晓东在防疫卡点坚守的故事。
寒夜里,通化市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一个个黑夜中守望的身影汇成了一股暖流,温暖守候着这座城市。
中国吉林网特派通化记者 越明/文字/摄影 郑子侯/摄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