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统计显示,我国的移动支付用户已超过8亿,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一。那么,在过去的一年里,哪些人最喜欢用移动支付?每天会用几次移动支付?中国银联今天(2月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给我们揭示了移动支付到底有多普及。
通过对全国超过17万人的调查分析,中国银联今天发布了《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98%的受访者选择把移动支付作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调查显示,2020年,平均每人每天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是3次,每天使用5次的人群占比也达到了总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一。哪些人最喜欢用移动支付呢?答案是95后的男性,他们平均每天使用4次移动支付。此外,二维码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移动支付方式,用户占比超过85%。那么,人们最喜欢在哪些场合使用移动支付呢?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在线上,信用卡还款、网购、虚拟物品、外卖等相关的场景使用的频次比较高。在线下,主要是小微商户的一些使用。50岁以上的人群使用移动支付去进行线下的购物比较多,主要集中在菜市场、超市和一些实体零售的商店里。
不良使用习惯影响移动支付安全
移动支付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那么移动支付安全吗?中国银联的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认为移动支付是安全的。不过,进一步的调查也显示,人们在使用移动支付时,还存在很多不安全的使用习惯。
调查显示,使用移动支付时,约有7成的用户都有过影响支付安全的不良习惯,平均每个用户有2.4个不良习惯。王宇表示,有三个方面是比较靠前的。第一,所有的支付当中都使用同样的支付密码。第二,使用过程当中在公共wi-fi的环境下进行支付。第三,更换手机的时候没有及时解除APP当中的银行卡绑定情况。
王宇表示,这三个不良习惯都是金融机构和媒体反复提示过的,但不少人依旧不够重视。此外,看到优惠促销的二维码就去尝试扫码、在网站或者APP中选择记住登录密码等也都是比较常见的不良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也正是导致移动支付发生风险的重要因素。调查还显示,2020年有8%的受访者遭遇过网络诈骗并发生了实际经济损失,其中,00后年龄段的人群遭受损失的比例最高,达19%。
参与网络博彩遭受损失最大
中国银联的调查报告还显示,2020年人们遭遇网络诈骗后的整体损失比2019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但网络赌博、跑分等新型诈骗形式更需警惕。受访者中,接近六成参与过网络博彩的人都遭遇了经济损失。
调查显示,不法分子对不同人群实施精准诈骗的行为需要公众重点防范。去年7月,江苏吴江的高女士等人下载了一款名为“动物世界”的手机APP,玩家通过购买软件里的虚拟动物,在1—15天不等的时间里,就会有5%—30%的收益。
很轻松就赚到了钱,于是高女士等人就开始加大筹码,抢购的动物从一两千元一只收益率5%的白天鹅变成了需要几万才能买到的收益率30%的中国龙。去年底,平台系统突然就瘫痪了,动物卖不掉了。这个时候,高女士等人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不久前,广东、上海警方联手破获了一个以网络博彩为名实施诈骗的案件。犯罪分子在网上开设了一个名为“欢乐谷”的平台,引诱他人前往赌博,玩家开始时都能赚钱,但过一段就会发现钱提不出来了。警方挖出这个犯罪团伙后发现,他们的赌博平台仅一个月的流水就高达1200万元。中国银联在调查报告中指出,很多网络博彩实质上都是电信诈骗,所谓的“稳赚不赔”“有内幕”等说法,都是事先编好的话术。
专家建议:养成安全习惯 守好个人信息
扫一扫、碰一碰就完成了支付,移动支付的便利性让它越来越受欢迎。那么,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防范哪些风险呢?中国银联专家提出了防范建议。
首先是管理好个人账户及二维码,及时注销睡眠银行卡及账户,不出借、出租个人银行卡和收款码。如果出借账户被用于非法资金转移,提供者将被立案追诉且5年不能使用移动支付;其次是守护好个人敏感信息,不随便在网站填写卡号、有效期、密码等支付信息;防范不法分子以“高利理财”“虚拟货币”等噱头进行“利益”诱惑实施欺诈;三是坚决抵制网络赌博、“跑分”等非法平台活动,不要相信“刷单”“兼职”等所谓快速赚钱途径。
此外,支付时还需注意不连接公共wi-fi进行支付,特别是更换手机时,一定要注意将APP与银行卡解绑、卸载APP、将手机恢复到出厂设置等。
王宇还提醒,一旦手机丢失,要第一时间向运营商挂失手机卡,向银行挂失银行卡,冻结账户交易等。如果手机里有微信、支付宝等支付软件,也要第一时间挂失或冻结账号,以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
来源:央视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