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宁,最近收到“银行”短信,提示他可以申请提高信用卡额度。忙着家庭装修的王宁琢磨,提高信用额度正好方便应急时备用,于是按照短信提示一步步操作,当他输入短信验证码后,马上收到一家商户发来的数万元消费信息。这时他才发现上当受骗。
近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群发短信,假冒多家银行名义发送服务信息,声称客户手机银行、银行卡、身份证等过期或失效,诱导客户点击短信中网站链接访问虚假手机银行系统,客户一旦受骗提供银行卡号或手机号、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不法分子就迅速冒用客户身份进行转账,盗取银行卡内资金,使客户资金遭受损失。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向消费者发送短信“钓鱼”链接是电信诈骗的常用手法之一。此类短信“钓鱼”诈骗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受骗对象多为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对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登录操作不熟悉的人群。此类诈骗一般是有组织的专业诈骗,目的主要是窃取消费者银行账户敏感信息或盗取账户资金。
这位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一定要对不明短信、不明网站链接和页面、不明手机APP提高警惕,尤其是在被要求提供个人银行账户敏感信息时,要多看多想,降低被骗风险。
一看短信是否真实。消费者在收到落款为“银行”的信息时,要注意辨别真假,尤其不能盲目相信异常号码发送的短信。消费者若不确定短信是否真实,可以到银行营业网点或向其官方客服电话咨询。
二看网站链接和页面是否为官方渠道。诈骗短信提供的网页链接可能是假冒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网页的“钓鱼”链接,也可能是病毒木马,不应轻易点击和操作。建议消费者登录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时,从银行官方手机APP或网站等正规渠道进入。
三看对方索要信息是否为个人重要敏感信息。消费者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付款码等均为个人重要且敏感信息,当有第三方要求提供或输入上述信息时,须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提供。
本报记者 欧阳洁
来源: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