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一则新闻备受全省瞩目。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碳中和产业园开工暨国家电投长春氢能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当日举行。
在《吉林日报》的相关报道中明确提出:这是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落实省委“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的具体行动,也是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实施陆上三峡工程,落实长白氢能走廊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
“陆上三峡”工程、长白氢能走廊……
短短一段话里,中国吉林网注意到了这样两个关键词汇。
2020年12月25日,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曾明确提出,要加快整合东部抽水蓄能和西部新能源资源,2021年启动吉林陆上“三峡”规划及建设,加快推进长白氢能走廊、“两横三纵一中心”油气管网、“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建设,构建风、光、水、火、气等多元化电源系统和现代电网系统,建好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2021年1月25日,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吉林省将创新发展氢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并整合东部抽水蓄能和西部新能源资源,启动吉林“陆上三峡”工程。
那么,作为加快推进实施“陆上三峡”工程,落实长白氢能走廊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的国家电投长春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到底是要干点啥?为啥这么牛?
据了解,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主要建设国家电投氢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制氢装备制造基地、氢能电池生产研发中心、碳交易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碳中和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创新、示范应用、高端装备制造一体化的产业集聚区。
下一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将依托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吉电股份等国内外企业加快制氢,拓展示范应用场景,打造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和氢能产业高地,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强力发展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核心部件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为长春国际汽车城建设添砖加瓦。
并围绕省委“对接长春、共享发展”工作要求,通过氢能产业联动白城、延边等地对口发展、合作共赢,并积极推动氢能前沿技术国际合作,开拓日韩乃至东北亚市场。
瞄准21世纪终极能源
中国吉林网也注意到,在相关报道中还着重提出:通过氢能产业联动白城、延边等地对口发展、合作共赢,并积极推动氢能前沿技术国际合作,开拓东北亚国际市场,将碳中和产业园项目打造成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心里会画出问号,看起来似乎平平无奇的氢能,何以实现如此大的产出?
这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息息相关。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中国已经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而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如今,在全球已逐步形成发展氢能的共识,普遍认为氢能是21世纪终极能源。
由此不难看出,国家电投长春氢能产业基地项目的签约,基于国内氢能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意味着吉林省在“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按下了发展21世纪终极能源——氢能的快进键。做好氢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将真正把吉林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我省氢能产业未来咋发展?
氢能发展前景广阔,但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氢能到底如何应用于我们的生活。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氢燃料汽车。
在碳中和产业园项目中提到:强力发展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核心部件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为长春国际汽车城建设添砖加瓦。
此前,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曾预计,至2022年中国氢燃料汽车销量将达到3万辆。由此将带动加氢站、燃料电池、氢气生产和储运各个环节的发展。氢能产业年产值未来五年将超过千亿元,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占据大部分产值份额。
在氢能产业发展上,吉林省内的白城市一直走在前列。
中国吉林网了解到,从2018年起,白城市开始谋划氢能产业,着力将白城市打造为“中国北方氢谷”,并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到全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赋予建设白城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的重要使命。
2019年7月,由白城市委、市政府主办,以“推动能源革命,打造北方氢谷”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北方氢谷”产业发展高端交流会在长春市举行。在这次交流会上,首次提出了建设长白氢能走廊的构想。
2019年8月31日,白城市政府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协议,共同组建“中国北方氢谷”产业发展战略联盟。
2020年10月21日,一汽解放·白城市政府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交车暨运营仪式在白城生态新区举行,标志着白城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实现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投运的城市,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北方氢谷”建设取得新进展。
据悉,“长白氢能走廊”新能源制氢、分布式制氢加氢一体化等项目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力争“十四五”制氢量达到10万吨,2035年达到百万吨。
增强碳汇能力,离不开产业支撑。
采访中,中国吉林网也了解到,本次,中韩示范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抢抓产业变革新机遇,努力构建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用实际行动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加快建设智慧绿色低碳示范区,也将助推长春市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昕 截图来源:吉林日报 长春日报 照片由中韩示范区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