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子女整天沉溺在数码产品和互联网世界中,让上了年纪的父母不解,甚至斥责。如今,“新老年”朋友同样如此,他们用上了智能设备,不少人同样沉迷在短视频中无法自拔。信息时代,如何帮助中老年朋友建立“触网”的正确观念?理性对待短视频等社交网络平台,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
老人触网欲罢不能 新闻和身边案例比比皆是
聊微信、玩游戏、看短视频、刷朋友圈点赞留言……愈来愈多的老年人喜欢智能手机,他们大规模地“触网”。但中老年朋友过于依赖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平台,给家庭和自身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笔者身边的邻居——徐老太太,学会了制作电子相册,她把亲戚的照片做了个遍,然后通过微信发给对方。不过好事做成了坏事,亲戚颇有怨言,原因是老人把亲戚和去世的家人放在了同个相册,难免有人忌讳。另外,徐老太太沉迷于刷朋友圈,凌晨三四点不睡觉,平日里也是戴着老花眼镜边走边刷,不仅引发肩膀疾病,还有安全隐患,却仍然不听劝,不肯放下手机。
媒体报道,南京的王先生教会术后腿脚不便的父亲上网打牌后,深感后悔。原来,他的父亲经常一打牌就是一天,有的时候饭也不吃了。王先生还不能多说,说多了老人家就不高兴。
手机游戏不只是年轻人爱玩,绍兴的章阿姨同样乐此不疲。章阿姨退休后无聊,跟女儿学会了手机游戏:组建军队,带领战士保家卫国……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欲罢不能。此外,爱消除、斗地主也是她的最爱,比年轻人还上瘾,常常深夜12点还不睡觉。家人劝她对身体不好,她还急眼。
随着老年人“触网”现象加剧,如何防止他们沉迷网络,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9600万银发网民活跃
部分“老网民”日在线超10小时
正如上述新闻中,这样过度沉迷社交网络平台的老人,在中国社会不在少数。截至2020年3月,中国已有9.4亿网民,其中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10.3%,中国移动互联网上活跃着约9600万银发族。我国60岁以上老人日均使用互联网时间高达64.8分钟。
《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首次披露60岁以上老年人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偏好。报告显示,0.19%的老人在某资讯App上的日在线时间超过10小时,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人呈现出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全天候沉迷在手机端的移动互联网上。
数据显示,有些老人重度依赖网络,他们每天除了基本生活之外,全部把时间消耗在移动互联网上。老年人对手机依赖的程度如此严重,和在现实生活中无人关照,易感孤独,缺乏现实寄托有关。
医学专家支招
防沉迷也需“老年模式”
如何让沉迷的老年人摆脱虚拟世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郑坤木认为,应该分为三个主体考虑。首先,从老年人本位主体来说,通过手机社交软件与他人交流,有助于减轻孤独。但太过依赖手机就是沉湎,反而对身心健康不利。他提出,老人应该更多地融入社区与邻居互动,通过聊天散步等排解寂寞,不能让自己成为手机的“木偶”。
其次,从和老年人相关的家人角度来看。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人不仅应该关心老人的衣食住行,更应关心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年轻人既然可以帮助老人成为数字生活的主人,也应该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正确“触网”,这才是真正的孝。功夫不仅在网上,还在网下。儿女和家人应该多花时间和心思,来满足老人沟通陪伴的需要。
最后,最为关键的是全社会加强养老护老方面的建设。郑坤木建议,互联网平台不妨推出和“青少年模式”一样的“中老年模式”,正如腾讯的游戏防沉迷系统也覆盖60岁以上老人。相关手机软件应在使用时长、用眼健康、视频内容等方面加以调整来保护中老年人,达到防沉迷的目的。为系统算法加入反成瘾因子,有助于为老年人创设更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不仅是工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应督促手机App进行适老化改造,社会机构诸如老年大学和社区等,应开设智能手机使用课程,积极帮助教育引导老人,理性看待手机和互联网,避免他们和现实脱节、沉迷网络。
其实,今天老人在面对互联网世界时的“沉醉不知归路”,也是年轻人未来将面临的窘境。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老年人“防沉迷”是全社会都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网瘾老年”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正视。只有更好地护航中老年朋友在互联网世界里“乘风破浪”,才能拥有更美的“夕阳红”。
来源:成都商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