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在各项支农惠农、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具体来看,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生猪产能显著恢复,农产品贸易持续向好,农业投资快速增长,务农收入大幅增加。同时也要看到,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还需持续加强。
一季度,我国农业生产开局良好,总体上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从未来预期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向好,夏粮产量有望丰收,生猪产能有望恢复到常年水平。随着脱贫攻坚成果的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农业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升级,农业景气将保持向好态势,考虑到同比基数抬升的影响,景气指数将有所回落。
经模型测算,2021年二、三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103.2和102.6,农经预警指数均为96.7,预警灯继续在正常的“绿灯区”运行。
预警指数回升至“绿灯区”中心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一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104.0,比2020年四季度回升4个点,且比2019年同期水平高4.6个点,处于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100.0,比上季度上升3.3点,回升至“绿灯区”中心线。
与上季度相比,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中,农业生产、务农收入、农业投资、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均继续回升,农产品出口由降转增,而财政农林水支出有所下降。
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的景气指数比农经景气指数低1.2点。以上数据表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推进,对农业经济景气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位于“红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猪料比;位于“黄灯区”的有2项指标,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和谷物及制品进口额;位于“绿灯区”的有4项指标,分别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位于“浅蓝灯区”的有2项指标,分别为农产品出口额和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蓝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粮油食品零售额。
与2020年四季度相比,3项指标灯号级别上升,第一产业增加值从“绿灯区”上升至“黄灯区”,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从“浅蓝灯区”上升至“绿灯区”,农产品出口额从“蓝灯区”上升至“浅蓝灯区”;2项指标灯号级别下降,农林水财政支出从“绿灯区”回落至“浅蓝灯区”,粮油食品零售额从“浅蓝灯区”回落至“蓝灯区”;其余5项指标灯号未发生变动。
猪肉产量增长速度最为明显
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1332.0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2.3%,增速平稳。
冬小麦生长发育好于常年,春耕生产形势总体良好。自去年秋冬播以来,全国主要农区气候条件有利,土壤墒情总体适宜,春耕春播进展顺利。主要夏收粮食作物冬小麦总体长势好于常年,好的苗情为夏粮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粮食意向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各地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农资供应充足。
畜牧业产能快速恢复,生猪产能有望恢复至常年水平。一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达220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87万吨,增长21.4%。猪牛羊禽肉产量均有所增长,猪肉产量增长速度更为明显。生猪生产持续恢复。生猪存栏环比已连续6个季度回升,恢复到2017年末的94.2%。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595万头,比上年一季度末增加9475万头,同比增长29.5%,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2.3%。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714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4015万头,增长30.6%;猪肉产量1369万吨,增加331万吨,增长31.9%。根据农业农村部预测,今年6月份、7月份,生猪存栏有望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生猪出栏有望在10月份之后逐步恢复到常年水平。
生猪养殖收益持续下降。一季度,猪料比为9.39∶1,连续2个季度下降。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生猪出栏明显增加,市场供应逐渐宽松,一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2.5%。从月平均价看,一季度各月生猪价格连续下跌,1至3月每公斤生猪价格分别为36.0元、31.9元和28.8元。在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同时,饲料价格一路上涨,导致生猪养殖收益持续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测算,4月第二周每头生猪预期养殖收益为449元,较年初下降超过五成,部分地区猪价已跌至成本线附近。
禽肉、牛奶产量继续增长,禽蛋产量由增转降。一季度,全国肉牛出栏1101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54万头,增长5.2%;牛肉产量165万吨,增加9万吨,增长6.0%。一季度,全国羊出栏7059万只,同比增加486万只,增长7.4%;羊肉产量104万吨,同比增加8万吨,增长8.3%。一季度,全国家禽出栏37.32亿只,同比增加2.54亿只,增长7.3%;禽肉产量562万吨,同比增加39万吨,增长7.4%;禽蛋产量811万吨,同比减少17万吨,下降2.1%。
优势农产品出口形势持续好转
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181.0亿美元,同比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2.5%,结束自2019年以来连续同比下降态势。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率的稳步提升,国际市场需求逐渐好转;同时我国逐渐增设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和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加快推动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优势农产品出口形势持续向好。一季度我国水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5.9%;新鲜或冷藏蔬菜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增长3.3%;鲜、干水果及坚果出口额同比增长22.6%,比上季度扩大7.9个百分点。
一季度,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46.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倍,增速比2020年上升141.4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季度大幅上升。其中,小麦、大麦、玉米、稻谷、高粱进口均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玉米进口增长最快,进口673万吨,进口额1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7.8%和523.4%;小麦、大麦、稻谷及大米、高粱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131.2%、135.2%、158.3%和222.3%,进口额分别同比增长138.5%、143.5%、135.0%和293.0%。大豆进口也呈相对较快增长态势。一季度,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19.0%,进口额同比增长41.7%。谷物及其制品进口的大幅增长主要与国内养殖业特别是生猪产能的持续恢复带动饲料用粮需求增加有关。
农产品价格呈“三涨一降”格局
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7.8%,涨幅比上年四季度上升5.9个百分点,扭转了连续3个季度涨幅回落态势。
从农产品构成来看,农林牧渔四大类别呈现农林渔业价格上涨,牧业价格下跌的“三涨一降”格局。具体来看,一季度,农业(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7.9%,涨幅比去年四季度大幅上升10.0个百分点;林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微降0.2个百分点;渔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上升3.0个百分点。而畜牧业产品价格同比下跌1.1%,降幅收窄2.2个百分点。
从主要农产品来看,随着生猪产能的持续恢复,生猪价格延续回落态势,一季度同比下跌6.3%,跌幅比去年四季度扩大4.0个百分点。牛羊家禽价格上涨,同比分别增长14.9%、8.5%和4.6%。受节假日需求增加、交通运输成本上升、疫情零星散发等多种因素影响,蔬菜价格呈季节性上涨态势,一季度蔬菜价格同比上涨6.4%。
从三大主粮来看,受生猪产能恢复、饲料用粮需求增加影响,玉米价格大幅上扬,带动小麦和稻谷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数据显示,一季度玉米价格同比上涨41.3%,涨幅比去年四季度上升24个百分点;小麦、稻谷价格分别上涨7.8%和6.8%。
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一季度为4144.4亿元,同比增长10.0%,比2020年微升0.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11.3%。随着国内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巩固与拓展,居民食品消费已基本恢复正常增长水平。
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一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5.2%,扭转了连续4个季度同比下降的局面。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一方面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另一方面得益于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扩大以及农业产业链条延长。
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1%,增速比2020年大幅上升24.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2.2%。其中,畜牧业投资大幅增长1.36倍;农业(种植业)、林业和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上升14.8%、13.4%和11.8%。一季度财政农林水支出3809亿元,同比下降5.5%,主要是受到了基本建设支出减少影响。
此外,一季度,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4894.1元(可比价),同比增长10.8%,增速比2020年全年上升4.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带动劳动生产率提升。(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