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继吉林省在国家组织的省级层面推动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竞争性评审中位列第一档后,四平市成功入围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至此,我省已经有白城、四平两个城市列为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为我省乃至我国东北地区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再增加一个“样板”!
那么,未来,我省在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规划了一个怎样的绿色蓝图?日前,中国吉林网对话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孙众志,找寻答案。
先说,为啥走在前列?
2015年10月,国务院对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同年,白城市成功入围第一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并全面完成国家建设要求,实现了80%以上雨水就地消纳下渗。2018年通过了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等三部委的联合验收,成为我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标杆。
再晒成绩单
在白城试点成功经验基础上,我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到城市内涝治理工作中,全力打造“防得住、蓄得成、排得出”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做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方法在城市建设各个领域中的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全省雨水管网建设长度达到6228公里,雨水调蓄设施规模达到21307.52万立方米;建设透水铺装233.9公顷,下凹绿地227.91公顷,涝水行泄通道59.58公里;建设堤防长度8339公里,水库1492座;县级以上主城区基本达到50-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全面消除了住建部排水防涝系统中的66处易涝点;基本建成吉林省西部供水工程,连通中西部地区203个湖泡,恢复和改善湿地面积3700平方公里;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全省99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累计完成投资90亿元。长春市、辽源市、四平市分别成功入选全国一、二、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形成良好区域示范效应。
背后的“秘密”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程,其首先是一个理念,核心就是尊重自然。”在谈到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心得时,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孙众志强调,海绵城市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简朴实用、绿色可持续、简单可复制”的思想,是我省践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我省在本次申报中最具特色之处,并得到了国家专家的高度肯定,而全域推进则是“点睛之笔”。
未来,“海绵之路”怎么走?
四平,作为一个中等规模城市,从全国31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将为我省乃至我国东北寒冷地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未来,吉林省的“海绵之路”怎么走?
孙众志表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城市品质、增强群众幸福感、推动绿色转型的有效举措。”接下来,我省将继续提高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覆盖率,着重填补工业集中区、厂区等海绵城市建设“空白区”,将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方法与城市更新相结合,作为实现美丽吉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陈志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