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林网记者顶着烈日进行直播采访
晚上9点03分,当采访团结束一天的采访行程,披星戴月地返回宾馆时,虽然所有人都一身疲惫,但也是收获满满。
7月21日这一天,“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在白城市镇赉县看到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在松原市乾安县大遐畜牧场感受到薄田变肥田的“奇迹”。
新生态、新农业、规模化、科技化,一幅美丽又充满魅力的画卷正在吉林这片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新生态新农业的“稻蟹共生”
21日上午,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一顶遮阳帽已经难以挡住30摄氏度的高温穿透,采访团的记者们几乎都被汗水打湿了全身,在白城市镇赉县的田间地头,玉米已经一人多高,长势喜人。而最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是属于白城市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处水稻基地。
新华网记者在田间地头采访
标有“稻蟹共生”文字的大牌子格外醒目,稻田里,一只只还没有手掌大的小螃蟹正在努力找寻着最舒适的“栖息地”。一阵热浪吹过,水稻叶伴随着“窸窣”声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农业画卷。
“稻蟹共生”,通过养殖螃蟹改变稻田的生态环境。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土地管理部经理边忠河介绍说,河蟹能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而水稻也为河蟹净化了生存环境。经过精心培育的蟹田米口感软糯、气味香甜,更重要的,这种模式还为种植户每亩地多带来400-600元的收入,实现了共生双丰收!
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稻蟹共生区
温度高达70摄氏度的智能催芽车间
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催芽车间里,温度达到70摄氏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汗蒸房的感受,但对这里勤劳的工人来说,只是日常。两座100吨/批次智能化催芽车间,能同时浸种、催芽200吨,可为50000亩地提供芽种要求……
规模化科技化的肥田奇迹
下午的太阳更大,在吉林省体量最大的农垦企业乾安县大遐畜牧场,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整齐划一。采访团的记者们在这里看到了薄田变肥田,低产变高产的“奇迹”。
“这里的土壤属于盐碱地,传统的耕作方式很难达到效果,我们的研究团队也是根据这里的特定环境,运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进行耕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慧涛介绍。
记者认真专注拍摄
大家了解到,这片土地由于其特殊性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进驻到牧场内,多年以来,运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翻埋还田、浅埋滴灌等农业高产高效技术,使耕地薄田变肥田,低产田变高产田。
从2019年开始,这里的耕种面积从1.5万亩发展到7万亩。这片黑土地上,既有“规模化”,更有“科技化”。
采访,记者们永恒的主题
一天的旅途奔波,记者们在繁忙的采访中甚至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返回驻地时已经月明星稀,接下来又是一个赶稿的夜晚。即便如此,大家的心情却是激动而又欢喜的。新华网记者许丹睿由衷地表示,“虽然度过疲惫的一天,但却非常充实,在吉林感受到了这里对黑土地保卫深入人心,为这片黑土地点赞,为吉林点赞!”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郭雍皓 摄影 李煦 郭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