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丨【特别手记】是什么让他们虽然疲惫但却充实? 是这片令人点赞的吉林黑土地! 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黑土地博物馆:“梨树模式”的发现者、见证者和预言家 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丨吉林省农科院首席专家刘慧涛:“水肥一体化”,将让农民实现“傻瓜”操作智能管理 吉林高院推出六项新措施 有关暖企惠企安企 河北山西采取紧急措施应对强降雨 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丨直升机飞防施药 螃蟹在稻田安家 ...这里的“生态农业”有点意思! 7月22日长春站临时停运、折返部分旅客列车 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丨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 黑土地保护中的“战斗堡垒”! 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卢伟农机农民合作社:让农民幸福感更强 SBI互联网推出SBI股权储蓄基金 少见的想法来欺骗你的购物心灵 Kec int跳3%,因为Q4结果击败了期望 企业印度抓住了预防性骚扰的行动 SPARC董事会考虑正确的问题 英国选举:谁将形成政府? 泰坦坦克在盈利失望 Adani在收益之前启动 少见的想法来欺骗你的购物心灵 NIIT Technologies在不断纳税中获得多数股权 卢比兑美元汇率63.67 印度铁路商品 - 明智的货运交通盈利2015年4月期间增长17.23% 巴斯夫印度达到4%的Q4结果 洪流在收入之前 Adani在收益之前启动 Greaves棉花收益1.8%; Q4的利润下降 Naukri工作说,印度招聘情绪在同比上涨了9% RBI发布了关于住宅房地产价格趋势的文章 BSE推出隔夜投资产品 Q4收益后SINTEX IND跳跃4% Ajanta Pharma Q4净利润以84.3卢比 CCI调查谷歌:arun jaitley 塔塔电机集会了5%的权利问题成功 ongc,合作伙伴在莫桑比克开发LNG终端;库存下降1.5% 上半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6083.46亿元,同比增长10.7% 民政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中新网评:“网络间谍”的帽子,美国还是留着自己戴吧! 中国吉林网东京奥运会特别节目“天天奥运会” 7月23日17时30分准时开播 长春机场圆满完成电力岗位基础技能代练工作 长春为15401台出租车外检 不合格要整改 长春市政数局搭建惠企政策线上直达平台,800余户企业政策兑现不见面 吉林伊通:抓生态治河湖 护绿水惠民生 长春机场“智慧巴士系统”上线运营 方便旅客出行 辉南:百姓家“小庭院”春暖花开 去哪儿网拿去花怎么自己套出来(5478人推荐) 去哪儿网拿去花怎么自己套出来(5478人推荐) 所有时间都很高!Welspun,未来零售额达到52周高 批量交易:Zeel Trades繁重的卷 塔塔电力提前提前Q4结果 Tata Motors权利问题订阅了1.21倍 恒星Q1收益后艾米镜电机飙升6%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丨【特别手记】是什么让他们虽然疲惫但却充实? 是这片令人点赞的吉林黑土地!

2021-07-22 20:07:35来源:中国吉林网

中国吉林网记者顶着烈日进行直播采访

晚上9点03分,当采访团结束一天的采访行程,披星戴月地返回宾馆时,虽然所有人都一身疲惫,但也是收获满满。

7月21日这一天,“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在白城市镇赉县看到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在松原市乾安县大遐畜牧场感受到薄田变肥田的“奇迹”。

新生态、新农业、规模化、科技化,一幅美丽又充满魅力的画卷正在吉林这片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新生态新农业的“稻蟹共生”

21日上午,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一顶遮阳帽已经难以挡住30摄氏度的高温穿透,采访团的记者们几乎都被汗水打湿了全身,在白城市镇赉县的田间地头,玉米已经一人多高,长势喜人。而最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是属于白城市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处水稻基地。

新华网记者在田间地头采访

标有“稻蟹共生”文字的大牌子格外醒目,稻田里,一只只还没有手掌大的小螃蟹正在努力找寻着最舒适的“栖息地”。一阵热浪吹过,水稻叶伴随着“窸窣”声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农业画卷。

“稻蟹共生”,通过养殖螃蟹改变稻田的生态环境。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土地管理部经理边忠河介绍说,河蟹能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而水稻也为河蟹净化了生存环境。经过精心培育的蟹田米口感软糯、气味香甜,更重要的,这种模式还为种植户每亩地多带来400-600元的收入,实现了共生双丰收!

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稻蟹共生区

温度高达70摄氏度的智能催芽车间

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催芽车间里,温度达到70摄氏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汗蒸房的感受,但对这里勤劳的工人来说,只是日常。两座100吨/批次智能化催芽车间,能同时浸种、催芽200吨,可为50000亩地提供芽种要求……

规模化科技化的肥田奇迹

下午的太阳更大,在吉林省体量最大的农垦企业乾安县大遐畜牧场,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整齐划一。采访团的记者们在这里看到了薄田变肥田,低产变高产的“奇迹”。

“这里的土壤属于盐碱地,传统的耕作方式很难达到效果,我们的研究团队也是根据这里的特定环境,运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进行耕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慧涛介绍。

记者认真专注拍摄

大家了解到,这片土地由于其特殊性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进驻到牧场内,多年以来,运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翻埋还田、浅埋滴灌等农业高产高效技术,使耕地薄田变肥田,低产田变高产田。

从2019年开始,这里的耕种面积从1.5万亩发展到7万亩。这片黑土地上,既有“规模化”,更有“科技化”。

采访,记者们永恒的主题

一天的旅途奔波,记者们在繁忙的采访中甚至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返回驻地时已经月明星稀,接下来又是一个赶稿的夜晚。即便如此,大家的心情却是激动而又欢喜的。新华网记者许丹睿由衷地表示,“虽然度过疲惫的一天,但却非常充实,在吉林感受到了这里对黑土地保卫深入人心,为这片黑土地点赞,为吉林点赞!”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郭雍皓 摄影 李煦 郭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