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类需要体检来判断是否健康一样,承载每个人生产生活的城市的健康状况也需要体检。
最近,城市体检评估有了全国统一的标准。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推荐性行业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明确,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方式,对城市发展阶段特征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效果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价。《规程》已于6月18日起实施。
《工人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从体检评估项目到体检评估方式,再到体检评估结果的运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城市”的首要工作原则贯穿《规程》之中。
体检评估项目和生活密切相关
《规程》从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维度设置6个一级类别,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划分为23个二级类别。其中,基本指标33项,是各个城市进行体检评估时必须要选用的,还有89项推荐指标,各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和重点任务选择使用。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指标很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城市内涝积水点数量、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万人拥有幼儿园班数、社区小学步行10分钟覆盖率、社区中学步行15分钟覆盖率、社区养老设施步行5分钟覆盖率、菜市场(生鲜超市)步行10分钟覆盖率等。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负责人表示,体检评估工作紧密围绕“宜业、宜居、宜乐、宜游”,从老百姓日常最基本的需求出发,设置了反映社区安全、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商服、公园等设施覆盖情况的诸多指标,意在通过城市体检评估,推动人民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加入市民主观感受的评价维度
《规程》明确,各城市每年结合规划实施的重点难点、突出问题和新的发展要求,制定年度体检或五年评估工作方案。
目前,北京、山西、安徽、山东、广东等省级自然资源部门已发文部署在省域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其他省份也将陆续部署。
根据《规程》,体检评估应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和数据资料,采用空间分析、差异对比、趋势研判、社会调查等方法,倡导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对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客观数理分析,城市体检评估还加入了市民主观感受的评价维度。《规程》要求,城市开展“规划实施社会满意度评价”,了解人民群众对规划实施和城市工作的心声,并通过数据库长期建设,跟踪记录人民群众满意度变化脉络。
非涉密体检评估成果向社会公开
对于城市体检,有评论直言,体检是必要手段,从“治病疗伤”到“强身健体”才是目的。
《规程》明确,上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将体检评估成果与规划审批、用途管制等自然资源管理业务挂钩,并为执法督察、绩效考核等提供参考。同时,各城市应将体检评估成果应用于规划编制、实施、调整优化等规划管理工作中。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建议,城市体检评估指标,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丰富内容、与时俱进。通过体检评估,为规划实施的过程把控提供关键性的支撑与保障,持续微调规划实施的措施和方式,确保规划蓝图能够落地不走样。
值得一提的是,《规程》还明确,体检评估成果宜适时将非涉密内容向社会公开,保障市民对规划实施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工人日报记者 杜鑫)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