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信托投资人 在昨天2月12号 或多或少在朋友圈、营销号被刷屏了!
不少同行朋友、城投信仰信托投资人都觉得2022城投基建稳了!
别担心哈,这的的确确是个利好消息,此消息一出,至少在2019-2021年投资的城投基建信托可以暂时“把心放在肚子里”了!
若仅是如此,今天我便不再分享此文......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上述利好消息是传统基建项目盛行再次延续,还已然是新时期、新篇章!
若是前者,城投基建项目的投资逻辑主线不变,若为后者,当下就是一个拐点,那么目前的盲目乐观却是下一个坑的“前奏”——时代在变、逻辑主线也在变!!
请先记住我给出的结论:当下选择城投基建项目 安全系数极高,当若盲目乐观,3-5年后,下位“城投信仰”破裂的受害者 或许就是你(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为何会有“假设性的结论”?
一、广东省率先隐债清零2022年1月20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提交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2021年实施新一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率先开展全省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如期实现“清零”目标。
2021年10月以来,广东、上海提出启动“全域无隐债”试点,广东在2022年1月20日已如期实现“清零”目标。北京市虽未公开提出“全域零隐债”试点,但2021年12月以来已发行2570亿元“偿还存量债务”再融资债,可能也已经在推进“全域零隐债”。
随着隐债清零工作推进,城投债务与地方政府信用逐步脱钩,城投也加快市场化转型速度,逐渐成为“独立运营、多元经营、自负盈亏”的普通国企。
信托者课堂:广东省已率先完成隐债清零,北京、上海也紧接其后,有望在2022年内完成隐债清零目标,此外,全国多地也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城投债务和地方政府的信用脱钩已然提升了日程,而且颇有成效!
细数城投公司的三大功能:
一地方融资平台;
早年各地方政府受限旧预算法 无法公开发债融资,但有大量的公共服务与基建领域的融资需求,故而纷纷成立城投平台举债融资 以满足当地融资需求。
二 地方开展投资建设活动的重要主体;
三 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公共领域内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和资本的重要载体
很明显,随着地方债(一般债和专项债)、置换债和再融资债的发行,城投平台的融资功能退出,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三大概念:、地方隐债、广义政府性债务 各位投资人必须理清楚 !
法定地方债务:目前地方政府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其中绝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债券(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有极小一部分是“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将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也即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统称地方政府债券;“或有债务确需地方政府或其部门、单位依法承担偿债责任的,偿债资金要纳入相应预算管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中的财政补贴等支出按性质纳入相应政府预算管理”;“地方政府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债务”。
地方隐债:政府隐性债务是指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主要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替政府举借,由政府提供担保或财政资金支持偿还的债务;政府在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过程中,通过约定回购投资本金、承诺保底收益等形成的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债务、承担政府未来支付义务的棚改政府购买方服务等。
备注:口径不一,对相关概念的定义 个别处仍有出入,尚未达到各界完全统一!
二、地方隐债化解基建项目以“政府代建”为主,原本城投并不会因投资项目产生亏损;但实际运作中,因项目超支、未计算融资成本及运营成本等因素出现新增负债,多年来,许多地区的城投债务率长期处于高位,虽未计入隐性债务、但仍属于与地方政府有关的负债。
为何2015-2018年冒出大量新生隐性债务?
难道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敢撞枪口违规展业?
这里最主要原因是两点:一方面是业务创新,另一方面是平台认定不清
地方债务的根源源自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缺口,使得地方政府需要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举债,以实现地方政府工作的各项诉求。
造成城投债务高企、潜在风险不断的直接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与城投的权责关系上。长期以来,城投担任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地方投资工具,承担了非常庞大的支出责任,但并没有得到对应的收益与权益;这使得全国范围内的城投债务负担重成为了普遍现象。
因此配套政策 《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21〕15号)应运而生,围绕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隐性债务新增与化解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文章信托2022,我们再出发 也有重点提及,推荐读者朋友再次细读!
简而言之 即 严禁新增隐债、确保存量债务以及项目收益自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债务的管理焦点并非压降地方债务率,而是如何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风险、以及处理好债务率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平衡。既要保证不出现地方债务风险,更要维持地方财政的“健康度”、避免因债务结构失衡影响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确保增加的债务与发展进度相匹配,实现有效投资,避免债务杠杆与实际投资产生差距。
当前需要的是一种风险与用途可控制的债务工具,能够在控制总量、控制用途以及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允许地方政府适当举债,而不是继续限制地方债的发展。在继续平衡债务与发展的基调下,下一步的重点仍然是地方债券制度的优化与创新,继续开好地方债务的“前门”,结合2022年的货币政策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帮助地方政府调整现有的债务结构。
信托者课堂:地方隐债的化解是一系统性、长期性命题,地方债务高或低 并非原罪,这一点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所取得的举世成就便是最佳证明,核心在于平衡地方债务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优化地方债务结构,保持地方财政的“健康度”,为地方经济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 新《预算法》的 出台、落地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举债的唯一合法方式,如此一来,前门打开,城投平台的融资平台属性 从法律意义上、根源处进行了剥离——随着地方隐债的清零,城投债务的定性只是企业债务、与法定债务有着本质的区别,而这也从根本上区分、区别了之前的所谓“城投信仰”背后的地方政府信用背书!!
三 识别弱城投在地方隐债化解提出前,在城投平台仍有融资属性时,城投平台 只有“是与否”的区分,并没有“强与弱”的区别......
但新形势下,城投平台剥离了融资属性,但仍是地方开展投资建设活动的重要主体,这样一来,“强弱区分”也是投资人安全维度上极其关键的考量因素之一
如何识别弱城投,也将是投资人筛选基建城投项目的必备技能之一!
弱资质城投企业的筛选标准
如上图所示,可从
(一)现金类资产/短期债务<0.3倍;(二)综合融资成本>8.5%;(三)资产负债率>70%;(四)区域广义债务负担>500%等四方面予以识别
(一)现金类资产/短期债务<0.3倍
账面现金类资产持续大幅下降、有息债务短期化趋势显著,城投企业短期偿债指标逐渐弱化,且企业间差距拉大。“现金类资产/短期债务”这一短期偿债指标,在指示城投企业流动性压力方面有很强的指示性。此外,若城投企业短债占比超过50%,其短期化的债务结构与长期性的基建投资不匹配,企业依赖于短期债务进行周转,在政策环境收紧的情况下融资压力更大。
(二)综合融资成本过高(如12%以上)
综合融资成本直接反映了城投企业的市场认可度和再融资能力。城投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过高很明显市场认可度不高,公开融资(发债、银行授信)渠道受限,唯有借助私募、非标等高成本融资得以资金周转,在此基础上,若城投企业存量债券占全部有息债务的比例>50%[6则表明企业对债券市场过度依赖,不同于银行借款可私下协商展期,城投债券刚性兑付特征明显,一旦债券审批收紧、借新还旧难度大,更易出险。
(三)资产负债率>70%
近年来。城投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58.08%,若该指标超过70%,则城投企业债务负担偏重,高度依赖债务周转,且后续新增融资空间有限。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部分城投企业账面存在一定比例的无效资产或公益性资产,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需剔除该部分资产;二是负责保障性住房的城投企业由于置地成本高、建设工期长及预售制度等原因,债务负担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四)区域广义债务负担>500%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交易所及银保监会分别要求加强城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细化分类风险管控机制和名单制管理,“红色档”城投企业融资难度将显著上升。此外,对于近三年加权平均GDP小于200亿元的经济实力偏弱的区域、或受房地产融资政策收紧导致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的区域、或债券市场持续净偿还的区域更需关注。
信托者课堂:识别强弱城投的维度还有很多,如城投的短期债务压力、债务结构健康度、融资与再融资能力,“城投”业务对当地的重要性、行政级别、平台地位等等
城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国企化转型,即100%以盈利为目的且独立运营、自负盈亏,还需要一段时间,甚至是不短的时间——如转型 需要监管政策引导、良好的区域环境、最为关键的是有着可盈利、可持续和可复制的业务模式......
城投转型陆续推进,识别城投平台“强或弱”、风险“大还是小”的难度递增,需要更精细、精准的判断。
而对于城投平台的“归宿”,市场也有盛传:
或为城市综合服务商;
或为产业园区综合运营商;
或为特定行业领域投资运营商。
在当下,如何区分城投和国企,而核心是城投承担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部分职能,而国企更多以盈利为目的!(即日后项目筛选 从主体逻辑转变至项目逻辑)
以上,信托者分享!
好文推荐:
信托2022,我们再出发
信托2021年发生的八大变化
控成本、降负债——城投举债逻辑大变
城投转型,政信信托投资逻辑大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