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是刘易斯洞见烛微,以个人视角重现华尔街上演的市场传奇和诡谲道德剧。一场金融危机,给一向声名远播的华尔街难以想象的重创,然而,在一片狼藉之中,却有一些藉藉无名之辈早已看出市场的漏洞,在众人疯狂的时候做空市场,最终赚得丰厚利润。
《大空头》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群智力超群、性格怪异的“终结者”,他们之前仅是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员工,却由于对次贷市场的繁荣和金融工具的泛滥充满质疑和不信任,最终洞见了美联储和财政部都不曾察觉的市场疯狂,将赌注压在美国金融机构行将崩溃上。结果,他们打败了华尔街。这场小人物财富传奇的背后,有更多东西引人深思。投行如何用风险的复杂化掩盖产品的风险?评级制度存在怎样的盲点?金融界怎样运用术语的谎言欺骗客户?人性的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弊端在《大空头》中一一精彩呈现。
所谓“空头”,意思是做空的人。做空是资本市场上一种常见的投机手法,它的原理是利用价格下跌赚钱。《大空头》的主角正是几位华尔街上的大空头,他们下注美国房地产市场会暴跌崩盘,于是通过巧妙的方法,做空美国房地产抵押证券市场,最终大获全胜。好莱坞电影《大空头》就是根据刘易斯这本书改编的。
《大空头》头号主人公是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巴里。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去专注地研究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捕捉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黑洞,这个黑洞就是MBS,也就是“住房按揭支持债券”。
什么是住房按揭支持债券呢?就是把房贷打包做成债券,拿到金融市场上,卖给各路投资人。一开始,资产证券化针对的是正常的住房按揭贷款,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几年间,它被延伸到了次级按揭贷款。实际就是银行贷款给没有收入、没有工作、没有固定资产的人去买房。这些人被称为“忍者”,给他们的贷款也叫做忍者贷款。
银行家们把忍者贷款组成的住房债券搅拌到一起,再重新切成片儿,这就创造出了CDO,也就是“担保债务凭证”。然后银行家们再去找穆迪、惠誉、标准普尔做信用评级。结果是这些担保债券拿到了3A评级!信用等级跟美国国债一样高!
迈克尔·巴里认为把1万个忍者绑在一起,他还是还不起债。而且,巴里在阅读大量担保债券合约文本后,推断出了次贷危机爆发的准确时间,就在2007年。
迈克尔·巴里的推断是非常准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关键就在于“可调整贷款利率”。原来,银行给忍者们放贷的时候,为了忽悠这些没有偿债能力的人借钱,故意把初始贷款利率设置得很低,而这个超低利率往往只在还款期开始的头两年有效,两年后就要调整回正常利率。迈克尔·巴里认为,只要两年后开始执行真实利率,必然有大量的忍者还不上贷款,从而会带动美国房市整体崩盘。
基于这样客观深入的分析,迈克尔·巴里最终决定做空担保债券,他想到了一个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就是用CDS来做空担保债券。
CDS的全称是“信用违约掉期”,类似于一种保险。巴里给投行支付保费;如果担保债券市场崩盘,那么担保债券跌多少,投行就要给迈克尔·巴里赔多少。他就是用信用合约来卖空美国房地产抵押债券市场。
《大空头》第二位主人公李普曼,当他听到迈克尔·巴里做空担保债券的消息后,立刻调查研究自己手头的这些担保债券到底靠不靠谱。李普曼发现只要有7%的忍者赖账,整个担保债券市场就会崩盘。李普曼立刻决定加入这场针对担保债券市场的赌局。但是李普曼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他没有自己组织对冲基金赤膊上阵,而是拼命向所有的对冲基金推销信用合约,自己则赚取佣金收入。
在李普曼的游说下,另外一位主人公,史蒂夫·艾斯曼也加入了大空头的阵营。史蒂夫·艾斯曼掌管着摩根斯坦利银行旗下一支叫“前点”的对冲基金。他亲自带队下基层实地去调研。调研的结果令艾斯曼无比震惊,一回到华尔街,艾斯曼立刻豪掷数亿美元购买信用合约。
第四拨大空头实际是个微型对冲基金二人组,他们就是康沃尔资本管理公司的查理·莱德利和加米·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得知有人在做空担保债券,于是也开始着手研究,最后的结论与三个大空头完全一致。于是,两个年轻人也加入做空阵营。
转眼到了2006年底,大批忍者进入正常利率还款期,他们果然还不起房贷了,次级按揭贷款的违约率攀升到了8%,纸终究包不住火,该来的总是会来。2007年8月份,担保债券市场开始全面崩溃。大空头们大获全胜。
在刘易斯看来,次贷危机的真正元凶是所有房地产市场参与者的贪婪和不负责任,这种贪婪,被金融杠杆放大,从而催生出了空前的房地产泡沫。那么,大空头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这些大空头,并不是传统的做空者。他们并没有抛售美国的房产,实际上,大空头们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所做的,只是在与金融市场中贪婪的人性对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