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判断。
--马克·吐温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大空头》,这部电影写的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化的过程。这此次贷危机的是由一系列复杂原因引起的全面的金融危机,其中一个致命的危机是金融衍生品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先简单介绍一些背景。
背景介绍 专业名词解释
次贷危机前,为了挽救低迷的经济,美国长期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多印钞票、贷款少收利息。拉动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发展。2001年小布什政府提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动老百姓贷款买房。于是,房地产市场逐渐繁荣,房价开始上涨,房贷机构(既有银行,也有专门的房屋抵押贷款公司)认为如果房奴还不上钱,就把房子收回来卖了,比那些贷款趴在账上划算。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房贷力度加大,房贷条件放宽。就有很多没有偿还能力的人申请房贷,这就是次级贷款。次贷越来越多,风险就越来越大,也就形成了房地产泡沫。但房价不会永远上涨,一旦下跌,买房人就就弃房断供,就导致大批贷款遭受损失。
这时一项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 粉墨登场(简称MBS,指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机构将其所有持有的抵押贷款资产,汇集重组成抵押贷款组群,经过担保或信用评级,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我们可以把金融衍生品想象成俄罗斯套娃,最里面装的最小的那个娃娃就是基础资产,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房地产等等;外面一个又一个套,就是各种金融工具。一个完整的套娃形成了一套金融产品,这就是金融衍生品。套越多,套娃就越精美,价钱也越高;金融衍生品也是如此,套越多,越复杂,风险越大,但收益也越高)。
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刘易斯·莱奈瑞去所罗门兄弟公司后发明的。MBS就是以房贷为基础的一个简单套娃。它主要是由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机构发行的,这两家合称为“两房”。两房从房贷机构手中收购已经发放的房贷,打包成MBS卖给投资者。通过这种方式,两房从投资者那里筹到资金,再把资金注入房贷机构,房贷机构拿着资金扩大房贷规模。
投行很快盯上了MBS,投行从两房购买了大量MBS,搭配上一些证券资产,重新组合、打包成了新的金融衍生品,改了个名字叫“担保债务凭证”,简称CDO,就是在MBS这个套娃上,又多加了一个、甚至几个套,把MBS从一个简单套娃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套娃。) 投行大量次级贷款隐藏了起来,也就把风险隐藏了起来,这让CDO看上去风险很低,收益很高,吸引广大投资者。
投行买MBS的钱,大部分是从银行和投资人那里借来的。这些投资者有个人,有各种基金,也有大型企业,甚至还有中国、俄罗斯等主权国家。投行拿借来的钱购买了MBS,就等于购买了房贷,房奴们的月供就源源不断支付给了投行,这些钱支付借款利息绰绰有余,剩下的就全进了投行的腰包,就是加了高杠杆。
投行又摆出了一个叫“信用违约互换”的金融衍生品,简称CDS。作用就是防止次贷违约,跟保险公司买一份保险,如果违约了就赔偿一定金额。保险公司每年按2‰到2%不等的收取保费。
投行用这些次贷衍生品,把贷款人、贷款机构、两房、投行、投资人、保险公司全部串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时次贷风险已经不是贷款机构一个人的事儿了,而是扩散到了整个金融市场。大伙儿在投行的带领下,齐心协力挖了一个可以把整个金融体系给埋了的黑洞。
接下来发生了流动性危机,就是市场上没钱了。在市场遭遇危机时先进更安全,大家都把钱放在手里,市场上流动的钱少了。流动性危机对金融市场来说是致命的,一旦大家都把现金从市场上抽走,整个金融体系就停摆了,于是大家都踩踏出逃。
2007很多次贷都还不上了,只能卖房子。房子供大于求,价格开始下跌,于是弃房断供的大戏陆续上演,房价就继续一路狂跌,很快卖房子的钱就根本不够还贷款了。这时赶紧把资产变成现金拿回家藏起来。投资者都在赎回资金,形成挤兑,这就触发了全社会的流动性危机。这正是次贷危机全面爆发时,金融市场的真实写照,一场惊险刺激的游戏拉开序幕。
机会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回到电影中,在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前,就有四拨人都在正常博弈游戏中嗅到危机的味道。
首先,迈克尔.布瑞医生成立一家传人基金公司,他是价值投资者的代表,善于逻辑分析。
2005年3月份,他发现:金融诈骗的复杂度和比率迅速攀升,抵押贷款欺诈自从2000年以来暴增5倍,创下了30年代以来的新高。贷款与价值比例95%增加到110%,房贷延后交款不断增加。平均净薪不变,而房价却飙涨。房贷担保证券充斥着高风险,房贷全靠浮动利率次贷支撑着。2007年第二季度房贷会调整利率,到时候只要违约率超过15%,债券就会毫无价值,房市崩盘。
于是不顾投资人的反对做空房市,跑遍投行量身打造一份保险,“信用违约掉期”的合约,简称CDS,那些房贷债券如果违约,按照一定的金额赔偿。他把所有现金资产13亿都用来买CDS,每年负担8000万的保费。与那些贷款买房的人对赌,会不会违约。
其次,德意志银行的贾瑞德·韦内特是个场外交易员(就是多空双方之外的中间方,就是经纪人,靠撮合交易赚佣金的那类人)。他得知迈克尔.布瑞医生买CDS,他就仔细研究发现:有65�A级的房贷债券,其实里面有95%都是消费信评低于550的次贷。
当市场反馈觉得债券风险太高的时候,投行会重新包装成担保债券凭证CDO,(就像俄罗斯套娃,在房贷抵押债券上基础上套一层或者几层,加杠杆)并隐藏其风险,把这当做国库券卖给投资者,而散户不知道风险有多高,只看信用评级,其实是加大了风险。现在这些次级贷款的违约率已经从1%上升至4%,只要违约率继续上升到8%,会有很多BBB等级价值归零,美国房市就会崩盘。
只可惜他没有资金,无法做空。于是就到处找合作商,说服对方买信用违约互换CDS,做空房贷抵押债券,只要债券违约就可以获得10倍甚至20倍的投资收益。
再看,马克.鲍恩在摩根斯丹利下成立尖端基金,他是典型的看不清楚就不投的人。
有一天贾瑞德·韦内特找到马克.鲍恩,并讲述自己的分析逻辑,马克对他说的心存疑虑,于是自己去市场做调研。在做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几个基本事实:房产经纪人和信评机构不审核申请人是否有稳定收入,是否有偿还能力,甚至一条狗都能申请贷款。房产经纪人锁定移民和穷人,因为他们不看房贷条款内容,只要有房什么都可以签,而且用浮动利率还能让自己的收入从2000增长到1万。他总算了解了,世界经济可能会崩盘,于是决定在贾瑞德·韦内特那买5000万信用违约互换。
马克.鲍恩在于哈顿投资公司交谈时,得知美林和哈顿都把那些卖不出去的债务抵押债券重新打包成双重双重债务抵押债券。目前所谓的合成债务抵押债券和信用违约互换,现在市面上会有十亿,通过杠杆效应放大20倍。他明白了:房贷债券是火柴,债务抵押债券就像沾满煤油的布,合成债务抵押证券是原子弹,控键的总统还喝醉了。马克.鲍恩于是买了5亿的哈顿的债务抵押债券的信用违约互换。
最后,看查理.盖勒和杰米.希普利,他们俩在车库里成立了布朗菲尔德基金,他们的投资策略很简单:买入严重被低估资产。既然市场相信房市会一直上涨,那看空的人就很少,所以就想运用衍生工具期权做空房市,于是请自身老前辈本帮忙一起做空,对赌AA级房贷债券,共买入2亿AA级信用违约互换。
这四拨人都各显神通,在这场次贷危机来临之前未雨绸缪。有敏锐嗅觉的人总是能够在危机中发现机会。这些机会可能被人看做是“疯子、脑残”。而事实是,当市场观点都趋同的时候意味着没有新的资金进入了,就不能支撑价格进一步上涨,这时价格会掉头甚至泡沫破裂。虽然泡沫很难识别和抗拒,但聪明人会在市场走势和环境中嗅出味道。
众人皆醉我独醒,保持清醒的头脑,识别关键矛盾才能笑到最后。
鞋匠都在谈论投资的时候就是应该果断离场了。就像这几个“奇葩”一样,所以他们现在准备好了救生衣。
股神巴菲特说:“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要懂得用理性之眼在噪音中识别真正的机会。
坚持,还是放弃?
剧中的布瑞医生发现房地产价格已经严重被高估时,把手里的所有现金资产全部买入信用违约互换。如果投资人撤资,那么传人基金就面临投资人的大规模资金赎回形成基金挤兑,这直接后果就是破产清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还是放弃?
贾瑞德·韦内特发现房贷抵押证券的底层逻辑之后,在试图说服各个投行和基金等金融机买信用违约互换时,被认为是疯子。在查理和杰米去摩根大通签署国际互换与衍生工具协会合约时,也能发现了被随处丢弃的韦内特的募股说明书。这是否应该坚持继续等待有识之士,还是放弃寻找?
真相就像诗,在事前永远猜不透,在事后却清晰无比。
事前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市场多头情绪会蒙蔽眼睛,即使很多迹象都表明资产被严重高估。而正常的理性分析,任何一个资产都不可能一直持续走高,否则价值与价格不符就会出现有限套利,直到价差消失为止。而事后看,那么多征兆都表明大家都陷入愚蠢和无知中。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是我们中国文明的古老智慧对历史的演化最深刻的理解。
很多人之所以已经发现不对劲,却仍然在这场风暴中或者勉强幸存,或者铩羽而归,就是因为没能将投资策略贯彻到底。多头之所以会输,原因也是被市场氛围裹挟了。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沉迷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走高,只有大空头们偏执、孤独地坚持自己的判断。他们就像闻到了腥味的狼,坚决守候,不吃到猎物绝不放弃。生活中很多时候坚持在质疑和嘲笑中。
而正是因为坚持的力量,布瑞医生坚持自己的判断,顶住投资人的轮番轰炸,等到自己的预言被实现哪天,最后获得26.9亿总收益。韦内特继续等待有识之士,忍受着同事们对他的冷嘲热讽,获得4700万美金的报酬。
其实很多东西在事前都没有答案,唯有内心坚定。
事实证明他们都是对的。
谁的道德更高尚?
哈顿投资公司与美林合作多年,把他们两家卖不出去的债务抵押债混合重新包装成双重债务抵押债券,然后卖给投资者从中获利。但刘易斯·莱瑞德发明的这种创新工具带动原先惨淡的银行业,运用这种金融创新工具获取丰厚利润。这算不算道德沦丧?
在次贷违约率增加,标普信用评级机构明明知道基础资产是没有偿还能力的次级贷款,还会为投行所包装出来的那些被加了20倍杠杆的债务抵押债券评级为AAA。欺瞒大众隐藏风险真的不堪。但为了竞争生存,如果不这样做,那些投行就会找标普的竞争对手穆迪。这算不算道德沦丧?
杰米和查理想将贝尔斯登在抛售债务抵押债券,之后再去别间银行沽空他们刚刚抛售的债务抵押债券,以保持债务抵押债券价值不变的丑闻报给媒体,却遭到媒体拒绝。华尔街日报主编因为你要养家糊口而不想得罪他们。这算不算道德沦丧?
当贾瑞德·韦内特在摩根斯丹利损惨重的时候,提醒马克是该穿上救生衣准备逃生的时候,马克没有卖掉手里的信用违约互换。当在与卡西对话时得知,原来自己对赌的竟然是摩根斯丹利,也就是自己,团队成员温尼.丹尼尔提醒他这时卖掉还能获得30%的报酬时,马克还是没卖。当贝尔斯登和全美放贷银行接连垮台,现在轮到雷曼兄弟,摩根股票拦腰斩自由落体,客户都想把钱撤走,再不卖就真的来不及了,团队成员温尼.丹尼尔再次提醒他该卖掉时,马克还在犹豫。他哭着说:“只要我们卖了就跟他们一样了”。最后马克还是卖了,尖端基金赚10亿,其中马克有2亿。
而迈克尔.布瑞医生,虽然在这次次贷危机中获得26.9亿总收益。但他对赚钱的观点改观了。因为这个产业扼杀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人们需要权威机构来平等,但他们不根据事实和结果来选择权威机构,而是光靠权威和熟悉感来做选择,最后决定结束这个对冲基金。
剧中查理和杰米还有本在美国资产证券化论坛上,成功买入AA级信用违约互换时,查理和杰米开心的手舞足蹈。你觉得他们是在赚谁的钱?本告诉你:他们在和美国经济对赌,如果押对了,民众就会失去房子、工作、存款,以及退休金。失业率上升1%就有4万人会死。
当雷曼兄弟破产时,一个在这工作18年的员工离开时说:“好极了”。
最后保尔森和伯南克刚离开白宫,政府出台救市措施。当情势回归平静,五万一美元退休金,房地产价值,退休福利计划、存款和债券全部化为乌有,800万人失业,600万人无家可归。这只是美国的数字。
在这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的系统里充满着严重信息不对称和内幕交易,把有毒的烂苹果打包变成一个新礼物,就像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样,谁都不知道花会落谁家,每个人都在紧锣密鼓之下,一边跟随着大潮流买入各种经过包装的毒产品,一边又买入信用违约互换对冲,还有一些人闭着眼收钱。而在鼓声停止花落之时,谁接到谁倒霉。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就不是讲对错之分,不论是非曲直。人性的复杂不能用对错来做简单的评判。人性的贪婪和欲望通过杠杆被放大,在这场市场博弈游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危机教会我们的是永远对市场保持敬畏。
成年人的世界永远都是利益最大化,这就是为什么它让人如此着迷,哪怕金融市场就是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从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再到70年代经济复苏放松监管,再到2001年科技泡沫破裂,再到08年次贷危机,监管和金融创新就像双螺旋,不断发展向前。
2015年几个大银行开始贩卖所谓的特质分级产品,《根据彭博新闻社》其实是债务抵押债券的新瓶装旧酒。
而故事仍然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