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在希腊语里叫“牛崽子”,现代英语里的单词rate(速率)是从希腊语演变过来的。
为什么叫“牛崽子”?
举个例子,大概是这样的:本来准备拿一笔钱买几头牛,这几头牛又可以生几个牛崽子,但是把钱借给了隔壁老王就买不了牛也产不了崽了。所以老王还钱的时候不仅要还本金,还得补偿牛崽子的费用。
牛崽子可以理解为资本收益。但母牛繁殖牛崽子有个明显的特点:这是个相对恒定值,不会太高。一般情况下,牛不可能一年生太多的小牛。推广到全社会,在希腊人眼里整个社会就跟一群牛似的,借钱给别人就可以赚牛崽子。换句话说,利率是全社会财富积累的速率,约等于GDP的增速。
在古代,整个社会GDP的增长率非常缓慢,缓慢到每年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古代基本上是一个相对静止的时期,财富的增速比白开水还要平淡。
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投资一堆项目,很可能有几个赚钱,其他都是亏钱,整体最终回归零收益,这就叫“大道理管小道理”。按照现代金融模式去古代运作,很大概率什么都赚不到,因为资金回报率受限于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率。
在技术进步缓慢的情况下,投资基本上是赚不到什么钱的,或者说在这个地方赚到了钱,在别的地方也会赔掉,整体利率为零。
如果本来赚不到钱还非要赚,就形成了一个零和博弈的逻辑,只能是损人利己。所以古时候有些宗教不准在本教内部互相借贷收取利息可以理解为“避免内部零和博弈”。
在古时候,除了一些宗教禁止教徒收利息以外,其他的地方贷款都是有利率的,而且利率非常高。在我国古时候,寺庙和地主们放贷的利率经常高达20%,荒年甚至经常冲到100%……这就不属于经济学范畴了。因为他们想要的不是农民明年给他们几头牛崽子,而是要农民的地。
在大饥荒年,地主和寺庙会把利息拉爆,你爱借不借,不借立马当场原地饿死,借了明年还不上,你家的地就没了,或者就是看中了某家的闺女。这个逻辑下你再谈什么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契约精神,就未免有点很傻很天真。
利率还有不得不考虑的因素,那就是风险。
比如中世纪有个穷鬼他想参加十字军东征,没钱买装备,一个金匠借钱给他,等他打劫成功回来后连本带利一起还给金匠,当然,也可能他就死在东方了,借出去的钱一分都收不回来。
为了防止他死了还不了钱,就得找一堆这样的亡命之徒,一个人死在耶路撒冷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一群人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同时再提高利息,这样哪怕只回来了几个人,带来的回报也能把在死人身上亏掉的钱都赚回来了。这就叫对冲风险,活着的人要给死了的人买单,收益覆盖掉风险。
这种赚取财富的方式本身就是顶风作案所得,所以几乎最后都得吐出去。这也是为什么在地理大发现之前,除了美第奇这种家族之外的银行家都持续不了多久——他们其实不是靠给老百姓放贷的,而是主要靠商业票据套现业务,以及给国王和教宗贷款,他们的角色类似于宫廷犹太人。
古代的金融业务都是在收利率里的风险部分,有点像P2P业务。古代的利率其实不是现代金融意义上的利率,除了零利率就是高利贷,根本没有普通利率的贷款形式存在。
二、现代金融业的概况欧洲是在地理大发现之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
欧洲发现美洲后,就开启了金融、战争、殖民、科技的四轮驱动,这四个轮子带着欧洲飞速前进。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科技进步的因素之一。
面临生死存亡的人们才会全力以赴地去探索未知事物。在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人是落后的一批,说明西方人并没有什么神奇的特质,只是后来因缘际会、机缘巧合之下才有了诸多发展。中国早期很多文科知识分子理解不了这些,就开始在人种方面找原因,找着找着就弱智了。
原先为了更快摧毁对方的一堆技术就变成了衣食住行的工具,这就叫军转民。战争推动科技,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又有大批的殖民地等着大家去抢,地理大发现后慢慢有了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速率。持续稳定地发展意味着预期未来会持续、稳定地变好。这让“投资”这件事开始变得有意义,不会在零收益这个范围内打转了。
到后来殖民地被瓜分殆尽,殖民这事玩不下去了,但人类可以靠着持续的技术进步来继续向前发展。比如提高单位亩产,改良牲畜品种,提高产量……
此外,人类还会研发新的东西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比如手机,游戏,VR,IMAX……通过刺激人的七情六欲让大家不断地买买买,大家买了就有更多的动力去研发和生产,市场就可以运转起来了。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变化也很大。以前都觉得自己手里的钱被偷了,或者做什么事情赔钱了才是损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出现了新的观念:如果不折腾就会少赚钱,少赚就是亏,亏钱那可真是天理不容的事。全社会都在天天想着搞钱,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就是这么来的。在这种背景下,克制享受的一群人就成了资金提供方,为奋斗者提供经费支持。总的来说,整个社会能攒下多少钱就可以对未来投资多少钱,借贷双方约定的额外回报就是利息。
社会利率和经济增长率正相关,经济增长好,人们更愿意贷款,利率也会上升。美国五十年国债利率和GDP增速的对比图也能看出来他俩明显正相关。
社会增长的动力在于技术进步,比如这两年互联网创新推动大家都买手机,但洗衣机行业死气沉沉,因为自滚筒出现之后洗衣机已经没什么进展了。
但是人类经济持续的上涨周期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也只不过两百多年的光景。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这两百多年也只是短短的一瞬间而已。而在人类文明的大多数时间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有时候是倒退的。
中国经济在元、明、清三朝,GDP增长非常缓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欧洲文明在17世纪以前也是一样停滞不前甚至有时候是倒退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利率本来就是零或者负数,只是近两三百年才有了改观而已。
三、央行的作用市场里无数个体在协商借钱利率,每个人心理价位都不一样,但是经过无数次协商,最后都会形成一个统一值。无数个体协商出来的利率基本和各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差不多,直到后来每个国家出现了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已经大到可以扭曲经济——这时的利率也不再简单跟着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央银行开始通过调节利率来主动干预经济。
当整个社会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银行给你一笔低息贷款就可能帮你挺过萧条,你就不用破产了,你的员工也不用下岗了,他们每天去吃饭的馆子也不用倒闭了,整个市场可能以低成本挺过萧条。如果银行不贷款,无数这样的厂子都处在破产边缘,政府不管,可能就是1929年大萧条,于是最后把整个世界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泥潭。
本·伯南克作为二十多岁就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的少年天才,一辈子都在研究大萧条,研究出来的结果就是央行要尽快注资,直接开个直升机撒钱都行,防止倒闭潮,如果操作晚了,那么一切就都完了。
萧条过后得实行低利率,这样大家才会贷款去投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那么迷信低利率,特朗普成天逼着美联储降低利率,并且强烈要求美国也施行负利率,不过美联储只同意了降利率。
美国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经常一出现什么坏消息,股市不跌反涨,因为大家觉得“坏消息就是好消息,因为美联储可以继续宽松”。
四、“负利率”是什么?负利率的意思是利率是负数,你去银行存笔钱,不但不给你利息,还找你要管理费。
上面讲到过,利率和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就没什么可投资的项目,利率会非常低。如果经济增速跌到古代那种水平,利率也会变成零。当经济运行的甚至还不如古代的时候,比如一个经济体出现了急速人口老龄化就得施行负利率(日本),或者当一个经济体的技术储备耗尽也得施行负利率(欧洲)。
比如现在大家没钱,不买手机,手机去产能,盈利降低,就得裁员,不仅手机厂商裁员,上下游跟着裁,大家更没钱,手机更卖不出去,接下来继续降产能,继续裁员,恶性循环。但是也没办法,疫情看不到底的情况下,大家的最优策略只能是少花钱尽量挺的时间长一些,尽管大家都不花钱可能转一圈导致自己没了工作。这种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通缩。所以在现代社会,政府会鼓励大家消费。因为如果大家都不买买买,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危机就会蔓延到大多数领域。
日本央行施行负利率之初是期望通过负利率实现2%的通货膨胀率(温和的通货膨胀并不可怕,至少说明大家有购买意愿和购买力)。一个经济体最怕的事情就是大家谁都不消费,交易停摆,整个市场死气沉沉,大家一起遭遇经济危机。日本之所以这么操作是期望大家别把钱存银行里,积极购物,防止整个社会陷入谁也不买商品,然后企业倒闭,员工下岗,更没钱买的通缩境地。
五、负利率对全社会的影响自从日本的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的通货膨胀率就一直在零左右徘徊。日本施行负利率后通货膨胀率跟2016年施行之前变化不大,离他们的2%目标差得很远,说明施行负利率对提振日本消费影响不大。而且,日本施行负利率对GDP的促进作用也不明显。
同时,考虑到微弱通货膨胀,整个日本的几个大城市整体也没怎么涨价,所以施行负利率后日本房价整体变化也不大。倒也正常,日本除了东京等超级城市人口有净流入,其他城市人口都在下降,房子用不完。
日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们不消费了,有点闲钱的日本人宁愿倒贴也要把钱存入银行,或者弄个保险箱存放起来。一般认为他们老龄化群体比例太高了,精神和肉体都颓废了,就甭说消费了,更何况还得攒钱防着自己生病,还要把身后事安排得明明白白。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1. 负利率对整体影响不会太大,甚至都感受不到,至少接下来的几年没什么影响。
2. 今后房价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一线人口净流入的城市继续上涨,其他城市的房价保持稳定。
整体而言,一切都岁月静好。
但问题的关键是,负利率更像一个信号,信号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它代表的意义非常吓人,负利率的出现就意味着“盈利机会”的耗尽。
曾经10%利率的贷款都有不少人抢着贷,现如今1%的利率都无人问津,今后新企业越来越少,大家都不愿意去创业,年轻人跳槽涨工资的机会越来越少,人们发达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绝大部分人需要在企业里慢慢熬,直到把老头们全熬退休了才可以升职加薪。
当整个社会陷入通缩,大家都不敢花钱,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就没人购买,生产的企业可能就倒闭了,到时候更没人买,整个社会在这种负反馈的漩涡里越陷越深。这些一开始并不明显,慢慢地会越来越明显。
这也就回答了文章标题的那个问题:零、负利率不会是普通人翻身的机会,它本身意味着机会的减少和社会如止水般的状态。
六、如何破局?其实上面第一节就提到过,人类经历过持续几千年的零利率,破局的关键就是发现了额外的蛋糕,比如哥伦布发现了殖民地;或者技术有了进步,比如工业革命。
如果某一天全球性陷入零利率、负利率的泥潭,再发现殖民地是没可能了,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技术的突破。
周金涛在去世前几年就说,这几年是第五次周期的衰退期,所以大家过得比较难。也就是说,现在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状态,旧技术的红利已经耗尽,新技术还没大规模应用,所以经济的火车头停了,不止中国,全世界都有这个问题,叠加疫情,整体有点难熬。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躺得很平了,主要是中美两国在疯狂投资,现在的主攻方向也很清楚,主要是AI,核聚变,新能源,航天技术等等,还有前阵子热议的“元宇宙”,也就是像《头号玩家》里那样戴上VR后进入虚拟世界,谷歌现在重点研究AI,而Facebook主要在搞元宇宙,马斯克他们一伙在搞航天和电动车。
此外大家都一定听说过一句话叫“2020年是前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来讲,这个逻辑可能是对的,现在正好是第五个技术周期的衰退期嘛。
用熊彼得的话说,经济衰退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在衰退中淘汰弱者,是推动革新创造,重新迎来繁荣的必经之路。从这个逻辑上,就能理解我国现在的那些举措,打击食利资本,推动硬科技研发,并且调整收入结构,这也正是下一个技术周期开始前该做的事。
最后,其实也没必要太过焦虑,随着我们在科技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我们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强,相信负利率降临之前我们的技术就已经突破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